宋代的官僚体制十分庞大,官员数量冗多,但是如此庞大的官僚体制之所以能够运行下去,是因为有着优秀的选才制度用以支撑。在宋代的选拔人才的制度当中,科举考试可谓是人才的直接来源,为宋代的官僚体制输送了大量的人才。
而在科举考试当中,发解试则是当时的第一级考试,对于选才来说发挥的作用最大,并且能够决定人才的质量。
发解试并不是宋代独有的一种考试,而是从隋唐开始就已经存在,但宋代的发解试却有了全新的特点和变化,本文将研究宋代的考试发解试。
1、 宋代发解试影响范围较大,但在具体的公平性上存在一定局限
比起隋唐的发解试来说,宋代的发解试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影响范围较大,能够选拔到来自各个地区、各个阶层的人才。但同时,与所有封建时期的考试制度一样,发解试也并不是完全公平的一场考试。
(1) 宋代发解试面对区域和社会阶层较广,体现统治者的重视
宋代的发解试面对的地区和社会阶层都比较广泛,这意味着,来自各个地区、各个阶层的士人,都有机会参与这次选拔,都有机会入仕。
从地区方面来说,当时的京师地区、岭南地区都有参与发解试的机会。这对读书人来说,是极大的入仕机会。
以往的岭南地区,因为地区偏远的关系,很难获得大量的参加考试的机会,而在宋代的地方官学和私学都普及之后,岭南地区也有了一定的登第机会。不仅仅是岭南,当时的其他偏远地区,都可以去参加发解试。
从社会阶层方面来说,宋代对于参与发解试的读书人的社会阶层很少存在限制。在宋代的发解试改革之后,被贵族子弟垄断的科举考试局面被打破,大量的其他平民阶层的人,拥有了入仕的机会。
科举考试的大门向所有社会阶层的读书人所打开,决定自己能否入仕的不再是门第,而是自己的真才实学。从地区分布和社会阶层分布来说,宋代的发解试参与门槛降低,这也体现了统治者对于广纳天下人才的一种重视。
(2) 看似公平的发解试,对于社会各个阶层来说却存在不公现象
科举考试,可谓是古代最公平的一种制度,它看似对社会各个阶层的人民来说都是一样的,看似对所有地区的人民来说都是一样的,但其实,发解试的考试原则当中,还是存在着一定的不公平现象。
首先是从录取比例的层面上来看,门第考试者的录取比例远远高于普通子弟的录取比例。
在当时的发解试考试当中,还存在着"别头试"这一种制度,"别头试"是针对权贵子弟进行考试的发解试,《宋会要辑稿》当中有记载,"别头试"的录取比例,"别头试:每路百人解十五人,五人以上解一人,不及五人者送临路试。"
而当时的普通子弟的录取比例不过0.2%,远远少于权贵子弟的录取比例,而这也是最难打破的阶级差距之一。
其次,从考试内容方面来说,也存在一定的不公现象。当时的权贵子弟,能够在考试之前,凭借家里的关系,获知一定的考试内容,俗称"走后门"。而且这还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现象,政府对此种现象管理的也不是很严格。
从这两点来看,宋代的发解试的确是存在一定的不公平现象。但作为宋代科举考试当中最基层的一种,发解试的公平程度,已经远远高于其他种类的考试了。
2、 促进了人才培养的同时,宋代发解试也促进了宋代社会的发展
发解试,是宋代所有考试种类当中,录取比例最高的一种。而这也就为所有的读书人,提供了一定的机会,同时也促进了宋代社会的发展。
(1) 宋代发解试对人才有一定的吸引力,有助于提高人才选拔质量
发解试作为针对地区最广,针对社会阶层最广的一种科举考试,而且还是最基础的一种考试,对于人才来说有一定的吸引力,能够吸引到广泛的人才来源,从而能够提高人才的选拔质量。
宋代的发解试有着与其他考试完全不同的运作模式,能够提高选拔出来的人才的质量。首先是考题的难度,发解试的考题难度比起其他考试来说,是大大增加了的。
在《宋会要辑稿》当中就有记载,这种考题的新颖程度和难度,"切见近日发解进士,多取别书小说,古人文集,或移合经注以为题目,竞务新奥。"
其次要从考官的选择来看,宋代的发解试针对考官的选择也十分严格。对于发解试的考官选择,宋代政府一是以文学素养为标准,二是以公平公正为原则。这两个基本原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考试的公正,提高人才选拔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