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身处乱世时,统一大多为北统南,极少为南统北

2020-09-30 23:42:39 作者: 为什么中国身

中国古代历史上业各朝各代都是分分合合,其历史业趋势必然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所谓王朝末世,天下大乱。而占据天时地利人和者,方可平定天下,一统中原。

在古代中国历史上的纷争战乱年代,大多情况下都是处于南北分治的状态,而在南北政权争锋对决之后,历史的发展总是以北方政权消灭南方势力的方式而实现南北统一。鉴于这个有趣的规律和现象,我们不得不心存疑问——为什么中国历史上,在乱世时大多为北统南,极少为南统北?

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中原黄河流域的深厚根基

历史上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大多时候都是在北方。在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北方比南方更为先进,当南方地区还处在蛮荒的奴隶制时代时,北方已经是儒学礼仪、政治清明、政策法令完备的封建社会了。士农工商业早已在北方形成体系,那些繁荣的大都市,比如长安、洛阳、开封等王朝中心工商业十分发达,相比于社会生产力低下的南方城市不知高了多少个等级。

而因为王城和都市大多建立在北方陕西、河南、京津等地区,所以以王城为中心所创建的交通网络环线,譬如驿站、马道、运河、漕运、粮道等纵横交错,分布密集,这便使得北方地区的交通十分发达,区域与区域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

与此同时,这些相互联系和紧凑便利的水陆交通线路促进了军事扩张、战场行军等活动的进行,不管是后备粮食转运,还是军队将士的防守撤离与进攻前进,便利的交通都为王朝的各个大小规模的战役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在工农业发展方面,由于南方多丘陵山地,人们只是进行简单的小农织布耕作生活,加上河林密布,环境相对闭塞,复杂阻塞的交通使南方的部落和地域之间的联系很少,再加上沼泽瘴气,毒虫异兽、贼窝盗寇众多,使得地区开放贫乏,因此社会环境与治安设施极其低下差劲,自然比不过人口密集的北方地区。

在文化和政治风气上,北方政权的政治文化更加系统,加上北方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融,且一脉相承,形成一个共同的文化体系和民族心理。

而南方的文化与政治结构,由于地区之间的闭塞不通,使得各区域民族间文化差异很大、语言文字等不统一,从而交流困难,因此那些古老传统的南方文化大多固步自封,或是无法继承和传播而隐退于历史消声灭迹了。而北方中原人的儒、释、道三教合一,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的南北文化,甚至左右着百姓的伦理道德风尚和国家政策的实施。

同时,北方统治者为了开疆扩土,宣扬国威,进行强国扩张、霸权统治而开展,相对来说,北方更尚武,而南方更尚文。

自古以来,在中国北方,特别是北方边境那些塞外地区,在恶劣严寒的气候环境下,再加上边关匈奴、塞北胡人等外族的侵袭,使得中原北方民众很早就养成了尚武善战的风气,这便为国家提供了大量兵源。在那个铁马金戈的时代,重武成为一种风尚,北方王朝的武人地位本就要高于文人即所谓的知识分子,这个与统治阶级以及农民百姓的心理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兵者,国之大事”——兵源、战争、地理优势

中原的北方地区地势相对于南方来说要平坦得多。中国北方气候温差较大,环境相对恶劣,河湖较少,冬季漫长,因此北方人大多吃面食、饮烈酒,重锻炼以此御寒和强身健体。而这些身材魁梧的北方人就是战场上优质的兵源。相比之下,南方人温婉文雅、平和含蓄,身材稍逊,且作战经验不足,并不是良好的兵源。向来,北方民族磨牙饮血,豪放不羁,庞大的军阀割据战役工程自然少不了拥护统治者的将领军士。

同时,北方中原地区与西北、蒙古、朝鲜等地的外族人长期进行战争,新旧统治政权的更替大多以武装暴力的形式进行,强悍的北方民族就符合这点要求。

除了粮草物资和兵卒武器,最不能缺少的便是那身经百战的干城之将,而那些先进的铁器和兵器都是发源于中原的北方地区,优良的马匹也是出产在西边甘肃、河西走廊、青海一带,相对来说南方的马匹比较瘦小,不及北方马匹那么壮硕;一方面是水土因素与草原环境的影响,其次是北方多战乱争锋,朝廷的需求量促使北方民族对战马的培养和训练。

除此之外,北方民族具有大量强悍精锐的陆上骑兵,在战场上行动自如,加之北方统治者对军队的重视程度和严明的军令及军事政策,使得北方的军队更具有实用性、高效性和持久性。

譬如在汉朝,由于北方日益强大的匈奴帝国频繁南下入侵大汉边境,其中著名的战役比如漠北之战、浚稽山之战等,每一次进攻都需要大量的士兵和骁勇善战的将领来保卫大汉朝以及彰显帝王的雄风。

不管是攻打漠北匈奴、征战西北楼兰还是收复西南蛮夷,北方政权使中原版图不断扩展,其政权的军事实力令人生畏,而归根溯源都来自北方民族的开拓精神。

而对于南方来说,温暖的气候和安乐平和的江南水乡使得南方政权和统治者偏安一隅,醉生梦死,因为是吃了败仗而退居中原的落跑者和腐朽残败的落魄王朝,这些政权大多虚弱短暂,迟早被新兴的强大的北方政权所替代。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