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常州留踪迹,终老藤花馆

2020-09-30 23:41:04 作者: 苏东坡:常州

东坡公园(舣舟亭)地处常州市区东部,占地2.667公顷,系名胜古迹与自然风光相结合的江南园林。南宋时,常州市民为纪念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来常,泊舟于此,而建"舣舟亭"作纪念。东坡公园原名东郊公园,位于京杭大运河畔,公园内主要景点有仰苏阁、竹亭、御碑亭、洗砚池、龙亭、御码头、广济桥、半月岛等。

清康熙、乾隆二帝南巡时,在此兴建过万寿亭行宫,重修过舣舟亭。舣舟亭基址原名文成坝,传说常州历来人文荟萃,为保住常州才气不东流,因而在古运河上筑坝使河水绕个大弯东去。苏东坡曾十一次到过常州,最后终老于常州。但他真正系舟此地实际上只有二次,一次是1073年,他从杭州途经常州去镇江,曾在除夕孤舟野宿城外东郊,并作〈除夜野宿常州城外〉诗一首。另一次是1101年他从海南归常后,住在顾塘桥头孙氏馆,病中一日,天气闷热,他为图"快风活水",一洗病中滞涩之郁,半夜泛舟运河而东至此系舟。此时,夹岸观者为堵,全城轰动。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⑴

其一

行歌野哭两堪悲⑵,远火低星渐向微⑶。

病眼不眠非守岁⑷,乡音无伴苦思归⑸。

重衾脚冷知霜重⑹,新沐头轻感发稀⑺。

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其二

南来三见岁云徂⑻,直恐终身走道途。

老去怕看新历日⑼,退归拟学旧桃符⑽。

烟花已作青春意⑾,霜雪偏寻病客须。

但把穷愁博长健⑿,不辞最后饮屠苏⒀。 [1]

词句注释

⑴野宿:住宿在郊外。

⑵行歌:边行走边唱歌,借以抒发感情、表达意愿等。《晏子春秋·杂上十二》:“梁丘据左操瑟,右挈竽,行歌而出。”野哭:哭于郊外。

⑶微:暗淡低微。

⑷守岁:除夕习俗,熬夜迎接农历新年的到来。

⑸乡音:家乡的口音。

⑹重(chóng)衾(qīn):多条被子。

⑺沐(mù):洗发。

⑻“南来”句:苏轼于熙宁四年(1071年)冬到杭州通判任,至作此诗,已度过三个除夕。岁云徂(cú),谓年岁辞去。徂,往。

⑼历日:这里指日历。

⑽桃符:相传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其下有神荼、郁垒二神,能食百鬼。故俗于农历元旦,用桃木板画二神于其上,悬于门户,以驱鬼避邪。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帖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旁,百鬼畏之。”五代后蜀始于桃符板上书写联语,其后改书于纸。

⑾烟花:泛指春景。青春:春季。《楚辞·大招》“青春受谢”,注:“东方春位,其色青也。”

⑿博:赢得。长健:身体健康。

⒀“不辞”句:古俗,正月初一家人先幼后长依次饮屠苏酒,见《荆楚岁时记》。宋洪迈《容斋续笔》卷二“岁旦饮酒”条云:“今人无日饮屠酥酒,自小者起,相传已久,然固有来处。后汉李膺、杜密以党人同系狱,值元日,于狱中饮酒,曰:‘正旦从小起。’《时镜新书》晋董勋云:‘正旦饮酒先从小者,何也?勋曰,俗以小者得岁,故先酒贺之,老者失时,故后饮酒。’”屠苏,酒名,也作“酴酥”、“屠酥”。

舣舟亭大门采用传统砖雕工艺,上刻镏金"舣舟亭"三字。进园门后,只见白墙分隔,山石对景,洞门作框景,漏窗为借景,走廊相连,配植松竹花木,层次有致,呈现出我国古典园林风格。绕过曲廊,豁然开朗,林木蔚秀,水石清奇。大运河绕园东流,更富江南景色。

舣舟亭位于园南山顶,亭不大但造型精美,乾隆皇帝曾题"玉局风流"匾额。运河边还有一亭,叫做竹亭,这原来是苏东坡停船的码头。

三苏苑

广济桥

竹亭沿运河向北即是御码头,乾隆皇帝曾多次在这里上下龙舟。

御码头北有一三孔石拱桥,叫做广济桥,俗称西仓桥。此桥建于明代正统十二年(1447年),原在城西横跨运河,后因运河扩建,于1985年移此。因裁直取弯,使舣舟亭东岸形成一核心小岛,名曰"半月岛",由移建的广济桥将两处相联,构成一旅游小区。该岛形似巨轮,更象一颗宝珠。岛边双层长廊环绕,岛上亭台楼阁,湖石假山,参差错落,疏朗有序。主建筑"仰苏阁"矗立在岛中央,与舣舟亭遥相对呼应。

桥北有御座,乾隆皇帝在此曾为皇太后祝七十寿辰,常州地方官吏、士绅、文人学士都曾来祝寿。

相传1074年,时任杭州通判的东坡正前往镇江赈灾。好友钱世雄的父亲,也是自己的同僚钱君倚去世,东坡折回常州吊唁,并应钱世雄的请求写下了《钱君倚哀词》。碑刻内容是:“大江之南兮,震泽之北。吾行四方而无归兮,逝将此焉止息。岂其土之不足食兮,将其人之难偶。非有食无人之为病兮,吾何适而不可。独徘徊而不去兮,眷此邦之多君子。”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