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贤的忧与乐:名仕人杰的竹林七贤为何不入仕?为独善其身?

2020-09-30 23:37:38 作者: 竹林七贤的忧

文/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12级历史学田小森

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动荡时期,时局变乱,战乱频仍。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现象就是政局越动荡文化越繁荣。春秋战国如此,五代十国如此,民国如此,魏晋时期亦是如此。魏晋时期政局虽然动荡,但精神是极自由的,文化是极繁盛的。魏晋有说不完的金戈铁马,英雄无悔;魏晋更有道不尽的剑胆琴心,名士风流。这些大名士中最风流倜傥、潇洒快意的当属为后世景仰称道的“竹林七贤”。

当时的七贤可能并不在竹林里活动,因为时人有关“竹林七贤”的画作和书籍均未提及竹林。史学大家陈寅恪先生推测考证竹林是一个佛教用语,是一种超世精神的象征。不过相对于史学的严谨我更喜欢文学的浪漫,我宁愿相信“竹林七贤”就是在竹林里优哉游哉的饮酒赋诗。试想那是一番多么令人神往的情景:于深山幽篁中,一群隐士,觥筹交错,击筑而歌,迎风而啸,放浪形骸之外,寄情山水之中,畅快平生,极尽豪情侠意。然而,他们真的如此真性情,真潇洒,真快乐吗?

我想答案是否定的,至少他们不全都真的像人们所流传的那么快乐。他们都是文人,都是名士,都是当时的人杰。文人的骨子里刻着的是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他们的追求是入仕,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由此看来他们的隐士生活或许是被逼无奈的选择。既然不能安定天下,救民水火,那就索性隐居山林,眼不见心不烦,既然不能兼济天下那就独善其身。

那么他们为什么不入仕呢?上文提到,魏晋是历史上少有的动荡时期,“竹林七贤”生活的时代是曹魏衰落,司马氏兴起的时代,曹与马的斗争非常激烈,仕人稍有不慎就会身首异处。更何况七贤是当时的文人名士,有强大的思想文化号召力,自然是两大政治集团争抢的对象。文人名士坚守的道德标准是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有凛然不屈的傲骨,这傲骨是几千年来文人精神的所在。宁可折骨,绝不弯腰。真正的文人是可杀不可辱的,嵇康受小人所陷,宁死也不低下高傲的头颅,临刑前的一曲《广陵散》弹得镇定从容,只有不畏死的人才有如此心境,只有真正的文人才能弹得出此等千古绝唱。

虽然“竹林七贤”结局不一,但他们曾经共同缔造的竹林盛会一直被人们传颂,他们的人格和风骨从未绝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