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的美女文姜,以一人之力搅得两个国家不得安宁

2020-10-05 19:32:26 作者: 春秋时期的美

春秋时期,相距较近的齐国和鲁国经常发生战争。

齐襄公四年(公元前694年),鲁桓公想要缓和一下齐、鲁两国的关系,于是和妻子文姜一起来到泺地(今山东省济南市西南部)面见齐襄公。见面之后齐襄公非常高兴,他不仅用美酒佳肴好好地招待了鲁桓公二人一番,还热情地邀请他们在齐国多游玩几天。

当时,齐国的国力远比鲁国强盛。齐、鲁两国交战的时候,鲁国也是胜少败多。刚开始,鲁桓公还担心齐国方面会刁难自己。可见了齐襄公热情的态度,他彻底放下心来。鲁桓公认为,既然齐襄公对自己以礼相待,那么,齐、鲁两国的关系必将得到缓和。

但是,鲁桓公万万没有想到,齐襄公之所以这么热情,完全是由于同父异母的妹妹文姜的缘故。早在文姜嫁给鲁桓公之前,她就和齐襄公就有了私情。齐襄公和文姜相见后,两人旧情复燃。为了和文姜多待几天,齐襄公这才对鲁桓公如此挽留。

诗经《齐风·载驱》就一首讽刺齐女文姜与其同父异母兄齐襄公私通的诗歌。全诗四章,每章四句,主要描写文姜与齐襄公幽会往来途中的情景。此诗多用双声叠韵联绵词并反复咏叹,烘托出人与物的形神特征,加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由于,齐襄公和文姜经常私会,鲁桓公慢慢地有了疑心。他暗中留心文姜和齐襄公的一举一动,很快便发现了文姜背叛自己的事实。鲁桓公本想将妻子的丑事大白于天下,然后再找齐襄公当面理论。但是,经过慎重考虑后,他还是不敢公然和齐襄公作对。

毕竟,齐、鲁两国的关系本就敏感,稍有不慎就会爆发大规模的战争。于是,他只是狠狠地责怪了妻子,并没有和齐襄公发生正面冲突。不料,此时的文姜早就和齐襄公站在了统一战线上。被丈夫责怪后,她不仅没有自我反省,反而跑到齐襄公的面前去哭诉。

得知事情败露,齐襄公吓了一跳。可了解到鲁桓公只是责骂文姜,并不准备找自己报仇后,齐襄公更加地轻视鲁桓公了。再看看文姜那娇滴滴的样子,他逐渐有了除掉鲁桓公的想法。过了一段时间,齐襄公大宴宾客,并极力邀请鲁桓公参加。

鲁桓公虽然心中不快,但顾及到齐、鲁两国的关系还是勉强答应了。到了宴会上,看着身边欢乐无比的宾客们,鲁桓公实在是高兴不起来。心中烦闷的他不说一句话,只是一杯又一杯地接着喝酒。齐襄公见状更是前来劝酒,没过一会鲁桓公就醉的不省人事了。

齐襄公一心想要杀掉鲁桓公,以此来掩盖自己的恶行。鲁桓公醉倒后,他命人将鲁桓公放到自己的车驾上送走。鲁桓公的随从不知是计,便任由齐襄公安排。他们不知道,齐襄公早就令心腹彭生暗中杀死鲁桓公。扶鲁桓公上车的,正是有着大力士之称的彭生。

彭生用身躯遮住众人的视线,然后手掌突然发力,打断了鲁桓公的肋骨。断掉的肋骨破坏了心脏,鲁桓公就这样死掉了。鲁桓公死的无声无息,他的随从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国君已经去世了。过了很久,鲁桓公身边的人才发现了异样。

对于鲁国来说,国君的去世乃是天大的事情。而经验尸官查验,鲁桓公明显是死于他杀。虽然没有确切的证据,但一切的矛头都指向了齐国。之后,鲁国人多次与齐国交涉,要求齐国必须给一个说法,齐襄公自知理亏于是便当众处死了杀害鲁桓公的彭生。

彭生死后,齐襄公抓紧部署兵力,准备和鲁国大战一场。但是,鲁国不敢和齐国硬碰硬,只是发泄了一番怒火便离开了。此事之后,齐襄公更加地飞扬跋扈。凡是违反他命令的人,他总是想尽方法去欺侮。

这样一来,有志之士纷纷离开了齐国,齐国的政治一天比一天黑暗。

齐襄公自持国力雄厚,根本不在意人才的流失。齐襄公十二年(公元前686年),齐襄公去姑棼(今山东省博兴县)打猎游玩。在狩猎的过程中,一只野猪突然从荒野中窜了出来,吓了齐襄公一跳。慌忙之中,他不仅崴伤了脚,还把鞋子弄丢了。

恼羞成怒的齐襄公令一个名叫茀的人去帮他找鞋,但是,茀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茀回来后,齐襄公将他大骂一顿,然后,狠狠地抽了他三百鞭子。鲜血浸透了茀的衣衫,但没有一个人敢上来劝阻。

齐襄公多年来荒淫无道,朝中敢怒不敢言的人有很多,其中,身为贵族的公孙无知和大臣连称更是早有弑君之心。他们见齐襄公崴了脚,认为是一个发动政变的绝好机会。经过慎密的谋划,公孙无知和连称率军进入了王宫,然后杀死了齐襄公。

令人感慨的是,公孙无知等人杀入王宫的时候,被打的皮开肉绽的茀竟然还不顾一切地掩护齐襄公逃跑。不知道齐襄公临死之际,将会作何感想,也许,他也会为自己的暴行而感到后悔吧。

齐襄公当政期间不修德行,独断专行,残暴到了极点。强盛的齐国,在他的引领下逐渐走向了衰弱,他也死在了自己人的手中。

这也正应了那句成语:多行不义必自毙。

至于文姜,鲁桓公死后,鲁国人拥立太子同继位,是为鲁庄公。文姜于是留在齐国,不敢返回鲁国。文姜长期居住在齐国,后来回到鲁国,但仍然常常与齐襄公相会。齐襄公后来被公孙无知派连称杀死,文姜也没有离开禚地,就在那里遥遥地指挥鲁庄公管理政事,文姜在处理政务上展现了她的本领。

参考资料:

【《史记·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第二》、 《列女传·之卷七·孽嬖传》、 《左传》、《春秋》】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