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李光弼、郭子仪齐名的仆固怀恩,为何会落得个凄惨结局?

2020-10-05 22:35:09 作者: 与李光弼、郭

史书常常会夸大郭子仪在此间的作用。

其实呢,大唐帝国不是吃素的。如果这些游牧民族联起手来,就能瓜分大唐帝国,他们哪会等到安史之乱结束呢?早就大举进攻大唐帝国了。

关键是,这些游牧民族联起手来,就能瓜分大唐帝国,此后一百多年时间,大唐皇帝靠什么坐镇长安城呢?

总的来说,郭子仪让这些游牧民族联军退走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分化瓦解他们,毕竟这些游牧民族之间也有矛盾;尤其是大唐帝国愿意对回纥人许下各种充满诱惑的承诺,回纥人自然要反水的。

总的来说,当时的游牧民族力量非常有限,而大唐帝国依然保持着基本的统一、稳定。所以,仆固怀恩折腾了半天,不要说复制李渊的成功了;就是复制石敬瑭的成功,也差着十万八千里;甚至想复制吴三桂的成功,好像也看不到机会。

想当年,李渊向突厥借兵,然后长驱直入杀入长安,统一西北,征服大江南,建立了大唐帝国。

许多年以后,石敬瑭向契丹借兵,然后长驱直入杀到洛阳,统一中原王朝。建立了大大晋帝国。

又过了许多年后,吴三桂向满清借兵,虽然最后失控了,但是依然不失为裂土封藩一方为王。

而仆固怀恩这样折腾了半天,最后什么局面也无法打开,最后只能在绝望中死去。

其实,仆固怀恩盖棺定论,史书对他也颇多同情之词,主要是因为他失败了。如果仆固怀恩在回纥、吐蕃人的帮助下,把大唐帝国打崩盘了,从此中原大地出现五胡乱华的局面,史书在说到仆固怀恩时,估计就不会有什么同情之词了。

如果石敬瑭向契丹借兵,终于还是被后唐皇帝杀掉;吴三桂借兵满清,终不免被李自成灭掉,史书写到他们,也会颇多同情之语的。

问题是,他们成功了。

在仆固怀恩路越走越窄,出招越来越邪时,仆因怀恩会想到什么?会后悔此前的选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