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峤是东晋的名臣,和历代功臣有点不一样,为了保全司马家族的江山,他主动和敌人交好,在获取情报后,再设计回到皇帝身边,为争取主动赢得时间。
当然,他能如此行事,有一点必须得有保障,就是皇帝要对他的绝对信任。
温峤名字中的“峤”,有两个读音,一般采用的是“qiáo”这个音。因为,从汉字的平仄规律来说,“qiáo”的发音更好听些。不过,至于当时是如何发音的,也许只能当个课题来研究了。
温峤17岁入仕,历经三朝皇帝。起初,温峤跟着刘琨,当时的西晋实力空虚,外围强敌虎视眈眈,他在对阵石勒时,屡屡得胜,很得刘琨倚重。当年,司马睿在建康(南京)建立东晋之时,并没有称帝。于是,刘琨任命温峤为司空府左长史,让他南下江东进谏。最后,在他的一番说辞下,第二年司马睿称帝,对他深有好感。
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他被任命为太子中庶子(负责太子的教育),和太子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温峤虽是武将出身,但却很看重感情,当他听说王敦谋反时,第一反应就是觉得王敦应是有不得已的苦衷。不过,当王敦攻入建康,欲以不孝之名废黜太子,以图取代晋室之时,温峤却是竭力反对。之后,温峤挺身护卫司马绍,挫败了王敦的阴谋。
后来,太子司马绍虽然登基,但朝政大权却被王敦把持。此时的温峤,深得皇帝的信赖却被王敦视作劲敌。于是,王敦请求让温峤为幕府左司马,而温峤则假意勤勉恭敬为王敦出谋划策,并刻意结交其心腹钱凤,逐渐取得了王敦的信任后,顺势的进入了王敦的势力圈。不过,刚开始的时候,王敦并不相信他,将他放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就是想铲除皇帝的一个得力助手。
而温峤何其聪慧之人,他则借此机会不但取得了王敦的信任,还获得大量的有用情报,最终,帮皇帝除去了王敦。
这里有一个小故事,是讲温峤如何假装醉酒骗过王敦的。
当时,他得知王敦的一些谋划后,为了能顺利回到建康,在替他饯行的酒宴上,他装醉故意轻慢王敦的心腹钱凤。第二天,钱凤对王敦说:“温峤和朝廷的关系密切,而且和庾亮交好,恐怕难以信任。”王敦还以为钱凤因轻慢一事不舒服,便没将此话放在心上。
最终,温峤靠着自己机敏,帮司马绍除去了王敦。之后,在平定苏峻时,温峤也是屡屡出谋划策。苏峻之乱平定后,朝廷打算让温峤留在朝中辅政。而温峤认为王导是先帝所任命的人选,便要求返回江州。只是,在返程途中,温峤中风,回到武昌后没几天就去世了,终年四十二岁。
温峤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的事迹却在民间广为流传,大家无不惋惜。
不过,民间记得他的故事,更多则是关汉卿写的《温太真玉镜台》。太真是温峤的字,而玉镜台又是什么故事呢?
那时,连年的战争让温峤的一位堂姑刘氏和家人们失散了,身边只有一个女儿。据说,她的女儿有貌有才,性格好,待人得体。但是,随着女儿的长大,刘氏很着急她的婚事,就托温峤帮忙物色一个合适人家。温峤自然要问刘氏她需要什么样的女婿,还带了一句话:像我这样的可以不?
当时,刘氏并没有听出画外之音,还以为温峤就是想找个参考,便直接回答:这年头只要能找个活人就行,还能有什么要求。其实,刘氏并没有指望温峤能找到像他一样的身居高位者。不过,温峤可是存了心思,那时的他妻子已经过世很久,这么好的妻子人选,他才不想让给他人。
过了几天,温峤告诉刘氏,人已经找好了,还下了聘礼,一个玉镜台。想想,刘氏的心也挺大,就这么相信了温峤的话,居然都没要求见见准女婿。等到大喜的日子,新娘拨开团扇,一见新郎官是温峤,一点都不意外,反而笑盈盈地说:“我就怀疑是你要娶我,果然如此!”
也许,刘氏母女早已猜到了温峤的心思,唯恐点破反而坏了好事。而温峤这么做也是有原因的,那时的他已经29岁了。并且,这个故事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温峤却扇”。
关于温峤去世,在《晋书·温峤传》中说温峤于回江州路上中风,“至镇未旬而卒”。可见,温峤是病故于武昌的。2001年2月,南京市北郊郭家山西南麓发现了温峤墓。在墓室的最前部,是一块近方形的砖质墓志,用的是秦朝时的小篆,字体流畅,用词简朴,概述了这位名将的一生。
东汉时期,汉字已经有了隶书,现在发现的西晋墓志大多用的隶书。而温峤的墓志却是用的小篆,这也给研究东晋历史文化的学者提供了新的线索。不过,按照晋书的说法,温峤是逝于武昌的,那么,这是谁为了纪念温峤而修建此墓呢?至今不得而知。
参考资料:
【《晋书·温峤传》、《晋书·明帝纪》、《晋书·王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