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霆雨露:清朝是怎样笼络汉族知识分子

2020-11-07 17:33:35 作者: 雷霆雨露:清

4

通过此类办法,康熙强化了自己在汉族知识分子中的认同感,有效的巩固了清政府的执政基础,推动了清政府从一个蛮族入侵政权,向满洲勋贵与汉族士绅联合专政政权的转变。

康熙的这些做法,有着强烈的“权术”成分。不能说它完全是虚伪的,但若要是说主要是出于对儒家治国理念和汉族知识分子的真诚推崇,那也大错特错。

康熙虽然把嫡长子立为太子,还延请大儒给太子当老师,讲解儒家经典,但把门面装点足了以后,实际行动却大打折扣。

按照明代立太子的规矩,太子四岁以后就要出阁读书,找儒学名师负责教育。但康熙把这个时间推迟了十年,一直到太子十五岁才出阁。

在这十年间,康熙亲自对太子进行教育,先教满文和骑射,再教汉语。康熙晚年对此决定有过解释:“恐皇太子耽于汉习,所以不任汉人,朕自行诲励。”出阁读书以后,又专门指定一个汉语不太好的满洲学士达哈塔负责监督指导,给他的任务是“导以满洲礼法,勿染汉习”。

太子的第一任儒学老师汤斌,已经六十一岁了,是闻名天下的大儒。皇太子刚开始对老师态度还很谦恭,一看汤斌,就给赐座,让汤斌坐着讲。

宋明时期,老师给太子上课,也都是坐着讲的。但到了第二年,从《康熙起居注》中的记录却发现,老师们已经统统变成了站着讲,每天从天亮站到天黑。而且,一旦太子开口说话,就要立刻跪下。太子背书的时候也算说话,也要跪下。老师要跪着捧着书本,等太子背诵完毕,才能起来回到原处。5

史料中没有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但太子读书这种大事,能让规范流程发生这么大变化的,只有皇帝。康熙对让大臣来给太子上课这个事一直不大放心,在太子出阁的典礼上公开讲,自己很担心会有人借此机会“欺隐蒙蔽、肆行奸诡、离间父子”。

他对各个细节都非常关心。根据姚念慈的考证,太子上课的地点一直在随着康熙的办公地点的变动而变动,以方便皇帝随时过来检查教学情况。康熙自己也说:“自皇太子就学以来,朕于听政之暇,时时指授,罔或有间。”基本上就是每天都要过问。老师们是坐着讲还是站着讲,他不仅是心知肚明,而且几乎可以肯定就是他敲定的规矩。

夏天的时候,天气很热,讲读仍然必须继续进行,汤斌等几位老师都是六十多岁的老学究,他们常常昏倦的几乎晕倒。有一次,真有老师晕倒了。

康熙知道后,不是慰问,而是派人过来当着太子的面训斥几位老师,说:“我把太子委托给你们教育,你们到底是想坐着讲还是站着讲?应该跟我说清楚。太子没有我的意思,当然不敢叫你们坐下。”

这种毫不讲理的混账话,跟在博学鸿儒科的恭谦下士形成鲜明对比。老师们被吓得不轻,只能说:“我们才疏学浅,怎么敢坐着讲?大家都主动请求站着讲。” 从后来《起居注》记录看,站着讲和跪着听成为了定制,没有再改变。

又过了一段时间,康熙突然出现在课堂上,当着太子的面,命令汤斌等几位老师回答经书中很偏僻的典故和词语,并命令汤斌背诗。结果,他们有的答不出来,有的背不全,令汤斌等人十分窘迫。

经过这样几次折腾,汤斌可能也明白了皇帝的意思——自己就是来装点门面用的,不能真当老师。于是,他在日记里边记录自己给太子上课的心得体会就变成了:“日聆皇太子讲解,臣学亦有进益。躬亲圣人,乃臣之大幸也!”——皇太子变成了老师和圣人,给汤斌指导理学研究了。6

给太子当老师的第二年九月,汤斌就因病去世了。此后,康熙又指定了一些老师给太子上课,但多以研究汉学的满人为主,汉人大儒就用的很少了。

除汤斌外,其它皇子的老师的遭遇也差不多。康熙二十五年四月,皇帝在瀛台教皇子们射箭。负责给皇子们教汉学的老师徐元梦是个书呆子,并不懂骑射,皇帝叫他挽弓,他死活拉不开。

康熙斥责徐元梦无能,徐元梦就说自己是文官,不会拉弓很正常。康熙听了勃然大怒,当着皇子们的面,令侍卫将徐元梦摔倒在地,予以痛打,令其身受重伤。

事后,又下令将徐元梦抄家,将其父母发配到黑龙江。为了不耽误儿子们的学习,当天夜里,康熙又让医生为徐元梦治伤,天亮了就要继续去给皇子们上课。

第二天,下着大雨,徐元梦带着伤跪在皇宫门前的泥水之中,痛哭哀求,说自己父亲为官几十年,十分清廉,家产只有五百金。如今父母年老多病,请求皇帝让他代替父母前往黑龙江,为皇帝披甲效力。康熙对徐元梦的哀求感到满意,下令收回成命,而此时徐元梦的父母已经被装上囚车向黑龙江进发了。

徐元梦的噩梦还没完。

过了几年,康熙在批阅皇子们的课业的时候,发现有文辞不通的地方,就认为是徐元梦没有给教育好,下令把全体儿子集合起来,到乾清宫外一起监督宫廷侍卫把徐元梦杖责三十大板。

老师没当好,给点处罚是应该的,毕竟教育皇子是很重要的责任。但康熙似乎特别喜欢当着皇子们的面羞辱他们的老师,这就不同寻常了。

尤其是杖责徐元梦那一次,刻意下令所有皇子都要过来观看。这是一种什么心理呢?我们把康熙在开“博学鸿儒科”中的仁君举动和对待皇子老师们的态度对照起来看,能够得到什么结论呢?

7

开“博学鸿儒科”是大规模的政治宣传,所以康熙把恭谦下士、虚怀若谷的戏演的炉火纯青。但对关系到自己亲儿子的教育问题,那就不能“假戏真做”、“误入歧途”。

一方面要让儿子们学会统治汉人的必备技术,另一方面又不能让他们受到“污染”,把儒家经典上的话当真,忘了谁是主子谁是奴才,忘了统治天下的真理是暴力而不是儒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