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古城保护 延续历史文脉

2023-01-25 14:13:06 作者: 加强古城保护

  近年来,阆中通过实施各类古城保护项目,坚持“传承风貌、修旧如旧”,修复古建的面积达12万多平方米,完成60多个文保古建筑的抢救性修缮,建成开放阆中市博物馆、王皮影艺术博物馆、保宁醋博物馆等20多个文化场馆。同时,一批古城惠民便民工程也同步推进,改善了5000多户居民的居住条件,古城居民幸福感越来越强。

  2022年,阆中古城保护利用工程再发力:古城基础建设提升项目、新建停车场、滨江路绿化工程等一批古城保护利用工程项目相继实施;2022四川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在阆中召开,让来自各地的嘉宾走进古城、喜欢上古城;阆中还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四川省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一项项基础设施,一串串亮点数据,一张张市民笑脸,正是古城保护利用和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见证。

  “阆中古城是阆中城市发展的文化根脉,是展示阆中形象的魅力之窗和城市名片,下一步我们将以开放性的思维搞好古城建设规划,用特色吸引人、留住人,让古城不断释放新的生机活力。”阆中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谈道,通过保护和开发相互融合、共同促进,阆中古城彰显了文化魅力,古城人民增强了文化自信,也给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发展和民生改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河北滦州:

  文旅产业兴 农家收入增

  本报记者 张腾扬

  “新年新气象,心里暖洋洋。”这几日,河北省滦州市教场村村民赵美芳家的民宿接待了不少客人,赵美芳忙前忙后,满心欢喜。

  之前,赵美芳和丈夫在外做生意,生活奔波不定。随着滦州古城“火”起来,仅一路之隔的教场村村民顺势兴起办民宿。2021年年初,赵美芳夫妻回到村里开起民宿。她还用网络推介滦州古城,展示自家小院,吸引了不少年轻人的关注。

  滦州市地处河北唐山东部,拥有3000多年历史,留下“伯夷叔齐”“老马识途”“杨三姐告状”等典故传说。2010年,当地依托滦河流域深厚文化底蕴和历史资源,建设滦州古城景区。古城遵循明清时期北方建筑风格,复原了四方古城门、钟鼓楼、接官亭、古戏台、风雨桥、滦州阁等历史古迹,持续上演以滦州历史上的人文典故为蓝本的演出。目前,滦州古城年接待游客量超800万人次。

  留得住记忆,记得住乡愁。小巷深深,流水潺潺,砖瓦苍苍,徜徉在滦州古城古街,俯仰之间,可见街铺鳞次栉比,各类非遗唤起人们记忆……

  在古城一角,一家饮品店人气很旺。在游客围观下,店员把一杯新鲜的酸奶倒入平底锅中,再加入少许红豆、葡萄干、草莓,铲子不停翻炒,不到两分钟,原本液体状的酸奶成了冰激凌一般。“古城人气旺,店里经营收入可观。”饮品店负责人洪禹说。

  7年前,洪禹还没有稳定收入。他的父母是聋哑人,一头奶牛是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为了能及时把牛奶卖出去,他每天骑着破旧的电动三轮车穿梭在大街小巷。2015年,看到古城景区游客越来越多,他果断租下一间50平方米的小店铺,出售自家鲜奶。如今,应顾客需求,他已开发酸奶、炒酸奶等系列产品,还在滦州市开了两家直营店,生意越做越大,日子越过越红火。“依靠古城的名气,我不仅自己创业成功,还为乡亲们的奶牛养殖业助力,感觉特别幸运。”洪禹说。

  目前,滦州古城已进驻商家770余户,许多由周边村民经营。

  随着滦州古城景区知名度不断扩大,周边村庄的村民们也吃起旅游饭。紧邻景区的教场村是最先受益的村庄。以前,这里的村民大多都像赵美芳一样外出打工、做小买卖,村里的闲置房不断增多。

  2015年起,村党支部书记魏向朝看到了民宿商机,引导村民改造自家老旧房屋,并不断完善村内道路和水电暖等硬件条件,改善村庄环境。于是,外出的村民纷纷返乡,一排排整齐的精品民宿拔地而起,农家餐馆、采摘园也应运而生。截至去年,全村共开办100多家特色民宿,年接待游客1万多人次,不少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致富。

  距古城景区不远处有一座研山,水上乐园、滑雪场等很有特色。当地从滦州古城引导客流,积累起旺盛的人气。后窑村村民常志民已经在滑雪场工作了7年,现在主要负责滑雪场的日常管理,每月收入可达4000余元。目前,40多名周边村民在滑雪场从事餐饮、雪具租赁、滑雪教练等工作。冬季一过,村民便又“转战”水上乐园等旅游项目,“一年四季不愁没钱赚。”

  版式设计:张丹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