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茶为媒,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2023-02-02 11:59:28 作者: 以茶为媒,推

  2022年11月,“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查立伟看来,这是肯定和弘扬中国茶文化的重要一步,也将对茶文化在世界的推广发挥促进作用。他注意到,中国茶艺在坚持传统的同时,也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创新。“现代中国茶艺融合了各地不同的风格模式,茶叶种类也得到极大丰富,许多30年前只在局部地区流行的茶叶,如今在更广泛地区受到欢迎。”查立伟认为,这反映出中国快速发展的经济和不断增强的民族自信。“未来,我将继续关注茶文化在中国的发展,以及在世界的角色变化,让更多人爱上这一瑰宝。”他说。

  足迹遍布中国各地茶园的美国友人桑国亚

  “深深感叹于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本报记者 李晓宏 陈尚文

  “中国茶带给我的一切,对我来说意义非凡。”在湖北宜昌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下辖的大堰乡,郁郁葱葱的茶园里,茶农们辛勤采摘的模样,孩子们发出的爽朗笑声,这一切总是回荡在美国天普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桑国亚的脑海中。

  作为一名中国茶爱好者,桑国亚自2012年因茶与大堰乡结缘后,连续几年都会在这里住上一段日子,并渐渐有了“常回家看看”的亲切感。在土家人的堂屋里,他品尝了当地特色罐罐茶,看到人们在家中取火、烤茶,体验了土家族特有的待客方式。在茶园中,他教授孩子们如何用英语说芽、茶叶、采摘等,希望让更多中国乡村孩子们学好外语,未来能有机会领略世界的精彩。

  1991年,还在上大学的桑国亚只身一人来到中国,成为南京大学的一名留学生。毕业后,他又投身美中教育交流工作,常年往返于两国之间。随着在中国的时间越来越长,桑国亚对茶的兴趣越来越浓厚,认识也越来越丰富且深刻。他坦言,中国的茶文化总让他感觉“学而知不足”。为了进一步增进了解,桑国亚开始正式学习茶艺,从福建的武夷山到四川的峨眉山,从江苏无锡到湖北宜昌长阳和五峰,他的足迹遍布中国各地茶园。

  “在福建,每天晚饭后在家中泡上一壶铁观音,成为当地家庭生活的一部分;在广州,茶楼里的茶艺师傅摆弄着各式各样的茶具,为我们表演了精彩的工夫茶;在成都,朋友邀请我去茶馆品尝竹叶青,让我第一次看到杯中茶叶垂直漂浮;在杭州,西湖畔的茶农介绍制茶工艺时,给我普及了‘杀青’‘回甘’等专业术语……这让我深深感叹于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桑国亚说,他在旅途中收获的不仅有茶相关知识的养分,还有热情好客的中国朋友,以及对中国文化的进一步了解。

  如今,对茶的热爱让桑国亚开始更多向他人传授中国的茶文化。“天普大学孔子学院是我们学校的中文教学中心,我也会在那里授课。来上课的人里,有人对茶本身很感兴趣,比如红茶、绿茶、乌龙茶有什么区别,怎么泡、怎么喝等;有人喜欢品酒,也想体验一下茶的别样滋味;还有人因为知道喝茶有利于健康,而产生了了解茶的愿望。”桑国亚说。此外,他也时常会去心理咨询机构做讲座,探讨喝茶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并在天普大学法学院开设了一家品茶俱乐部。

  “为了打造一个安全的心理空间,让学生缓解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我会让大家围坐一圈泡茶品茗,边喝茶边聊天,比如学这个课有什么难度,或学这个专业会不会有找不到工作的压力等。”桑国亚发现,喝茶的氛围能让那些令人头疼的问题变得不那么有压迫感,“喝茶能让人直面心灵,不仅对皮肤、胃、心血管等人体器官都有好处,还对舒缓心理压力也有帮助。”

  每当桑国亚陷入烦恼的时候,他就会深呼吸,然后泡一杯茶,“需要提神选绿茶,需要暖胃选红茶。在泡铁观音茶时,还会忆起与福建安溪茶农的欢快对话。”在完成净手、烫器、请茶、洗茶、泡茶、闻香、品茗等一系列流程后,桑国亚的身心也会自然而然地得到放松。“茶的艺术,远远比茶叶本身更加富有内涵。我想把茶的奥妙分享给更多的人。”他说。

  从喝茶爱上中国文化的巴基斯坦学生贝诺

  “中国茶香正以新的方式走向世界”

  本报记者 程是颉

  “这是历史悠久的中国品茶方式,茶汤清香四溢,品尝时先觉微苦后显甘甜。”身穿中式红色斜襟罩衫,巴基斯坦旁遮普大学孔子学院三年级学生谢海尔·贝诺在孔子学院开放日活动上,与同学们为来访的父母和朋友们奉上一杯中国茶,以中国式的礼仪表达了最热烈的欢迎。这是贝诺第一次向父母敬茶,她一边烫壶、泡茶、分杯,一边与父母分享品茶经验。中国自古就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中国茶注重礼仪和情谊,向父母敬茶意味着传承和回馈。“小时候在家里,总是母亲为我们煮茶。如今我很高兴自己能用另一种方式向母亲表达我的爱与感谢。”她说。

  在巴基斯坦,喝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贝诺一家也不例外。“我们一家人每天早晨都会喝茶,周末有人来作客时,大家也会坐在一起喝茶闲聊。”贝诺说,茶是巴基斯坦国徽上绘出的四种特色农作物之一,据考早在16世纪就已从中国引入种植,人们也逐渐养成了喝茶的习惯。在乌尔都语中,“茶”的读音也与汉语几乎一致,可见渊源之深。在巴基斯坦西北部地区,中国专家曾帮助考察并建立了巴基斯坦国家茶叶研究站,后来又发展为巴基斯坦国家茶叶与高价值作物研究所,向全国所有适合种茶地区进行技术推广和指导,成为一段佳话。

  据贝诺介绍,巴基斯坦的喝茶方式与中国差别很大。在旁遮普省,人们通常用深度发酵的红茶作底,加牛奶和白糖烹煮,再配上一块点心,茶香与奶香混合成一片甜香。在北部地区,人们则会选用未发酵的茶叶,糖奶之外还要加入少许小苏打,让奶茶呈现出好看的粉红色。这些配料丰富的奶茶品尝起来口感油润,给人带来欣喜和满足感。“中国茶的原料极简,但制茶、饮茶又藏有许多细节,饱含着深厚的底蕴。”贝诺说,中国茶的“功夫”都下在泡茶之前,从种植到采摘、炒制等,每一个步骤都有许多巧思。不同制茶工艺与节气的关联、不同水源对茶叶口感的影响都让她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