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地探访 | “降噪令”之后,北京的公园清净了吗

2020-07-23 14:03:45 作者: 实地探访 |

“公共场所噪声扰民处罚难度比较大,”一位基层民警告诉记者,有的大爷大妈虽然说不会阻碍民警执法,但会软磨硬泡,从实际工作来说,其实还是批评教育为主,然后劝离。

而正因为这种禁而不罚,导致降噪令“打折”,效果减弱。对于公园管理方而言,日常能做的更多的是宣传、引导、劝阻,同时加大巡视力度,希望得到游客的配合。但真的劝起来,难上加难。“老人年龄大了,有时候工作不好做。”公园管理人员介绍,有些公园合唱和跳舞的习惯已经延续了许多年,“工作只能一步步来做。”

建议

社区应提供更多适老化平台

“我们团里有孤寡老人,有重病患者,来公园唱歌大家也能作个伴儿。还有一些腿脚不便的老人也没什么别的锻炼方法,只能唱歌。”一位常去公园唱歌的高阿姨表示,“大家也没其他地方唱,社区也不能唱。我们不来公园,去哪儿?”

“一些公园出于文物、环境的保护考虑,对唱歌跳舞作出限制,但也没有一刀切,还推荐了公园里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可以说是疏堵结合,照顾了退休老人的需求。”东城区政协委员、养老专家陈曼丽表示。

为什么这些年去公园健身、娱乐的老人有增无减?陈曼丽觉得,这也侧面反映了老人群体精神层面的需求,“他们虽然退休了,但仍然有求知欲,也有社交需求,愿意发展音乐、舞蹈、乐器等兴趣爱好,参与群体活动,体现自身价值。”

此外,除了公园,适合中老年人群活动的场所实在有些少。“其他比如KTV之类的社交场所,从场合和费用来说,也不适合老人,不是他们理想的场所。”陈曼丽认为,她所在的团队曾在一线做过调研,街道和社区也已经安排提供中老年人活动的场地,但毕竟空间有限。实际情况是,这些合唱团、舞蹈团、模特团对场地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他们只能找地儿、借地儿,有时候还被迫打“游击战”。

她建议,相关部门在有可能的条件下,补充和完善适合老年人活动的场所和平台。“老龄化群体会越来越突显,而北京也在往建设成为老年友好型城市的方向而努力,一些细节的服务及老年人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更要引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