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在菏泽|手中古筝,奏乐一生 郓城古筝制作工艺第24代传人李钦民

2020-07-17 10:31:53 作者: 美在菏泽|手

大众网·海报新闻见习记者 李晨光 实习生 刘超越 菏泽报道

“秦筝吐绝调,玉柱扬清曲。”2008年,菏泽市郓城县被文化部命为“古筝之乡”,郓城人不仅可以弹筝,做筝的技术更是全国一流,郓城的古筝作坊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7月14日,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找到了郓城古筝制作工艺第24代传人李钦民,听他讲述,一张张古筝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为一音,追求一生

青砖瓦房,青石地板,记者见到见到李钦民的时候,正在工坊里打磨制作古筝的板材,屋外淅淅沥沥的小雨伴随着李钦民打磨木板的摩擦声,整个情景让人感觉格外舒适。

68岁的李钦民制作古筝已经53年了,在这漫长的时光中,李钦民已制作了三千余张古筝,谈起是如何走入这一行成为一名制作古筝的手艺人时,李钦民对记者说:“小时候在村里面听戏的时候,被这个乐器所给吸引,一心想要去制作古筝。”

“到现在,如果让我去弹奏一首曲子,我做不到,但是如果让我去听古筝的音是否准确,那是可以的。”当李钦民向记者说出这样一段故事时,记者感到有些不解,“制筝者与演奏者是两个路子,但对于我来说,我要通过我的手艺,让古筝发出动听的声音。”为了学习古筝的制作,李钦民拜师学艺,到现在已经能够将手艺传授给自己的徒弟,在追求制作古筝的道路上,一走就是53年。

郓城古筝坊

制作古筝,就如同照顾自己的孩子,要用心去对待

欲从艺先习德,李钦民刚开始制作古筝的时候是非常坎坷的,因为当时年纪小,性子急,经常会出现差错,他的师傅刁秀欣告诉他,如果不能耐下心来去对待每一张古筝,那么制作出来的作品就是有瑕疵的。起初不明白师傅教导的李钦民在处理板材环节当中,由于在打磨环节,投机取巧,比规定的厚度厚出了3毫米,在成品检验的时候被师傅狠狠的批评了一顿,“如果不能善待每一件作品的话,就不要从艺,这是师傅对我说的原话。”李钦民告诉记者。

万事开头难,古筝的制作,首先要选取好的木材,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了解到,郓城工坊制作的古筝选用的木材是桐树,而且在选取桐树的时候还要讲究一个“七不取”的原则:被灌溉过的不取,树身高低于5米的不取,树的阴面丰满而阳面萎缩的不取等七项。一块看似简单的木板,在李钦民的手中却是大有学问。

“好的古筝是要用心去培养。”李钦民告诉记者,制作一张好的古筝,最忌讳的就是心急,如果心急,就会让制作古筝的工序加快进行,从而导致成品后的古筝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为此,李钦民经常将制作古筝的经验告诉自己的子女,在生活当中也要像制作古筝那样,不骄不躁,稳步进行。

李钦民正在制作古筝

制作古筝的这门手艺不能丢

李钦民告诉记者,经过长达600多年的传承,与师兄弟几人,在制作古筝的工艺上进行了创新,由以往郓城使用的16弦,发展成为18、21、23、26弦共5个系列。虽然,现在古筝的制作和销售处于一个低谷期。另外,李钦民的古筝全是手工制作出货效率不如机械生产,但他们仍在坚持着这门手艺,“虽然现在已经有了徒弟继承这门手艺,但也要保持初心,做我应该做的事情。”李钦民在向记者介绍郓城古筝的发展状况时,眼神里透漏出一丝对古筝发展的渴望。

李钦民告诉记者,自己的子女虽然也会这门手艺,但并不强求来从事这个行业,“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选择,如果我强硬地让他们从事这个行业的话,他们会对这个行业产生厌倦,反而适得其反。”

时至今日,每当李钦民在做古筝时,以及在传授徒弟制作古筝的韵味时,总会想起当时师傅的种种教诲,从艺要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