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安置受灾群众,我省坚持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图为繁昌县消防救援大队搜救人员在孙村镇代亭村转移受困群众。 本报通讯员 肖本祥 摄
7月29日,合肥市庐江县同大镇南闸村的白石天河大堤上,东部战区某部官兵正在沿河运送沙袋,加固堤坝。 本报通讯员 柳晓华 摄
今年入梅以来,长江、淮河、巢湖等流域全部发生严重汛情。安徽防汛救灾面临“南北夹击、三线作战”局面,形势异常严峻!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省上下科学调度水利工程,全力巡堤查险抢险,精心转移安置受灾群众,实现长江基本稳住、淮河整体可控、巢湖全线加强,全省没有发生重大人员伤亡事件,长江、淮河干堤等重要设施没有出现损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没有受到影响。
在雨水泥泞中步履铿锵,在洪水面前守护家园。一场“三线作战”的防汛硬仗在安徽全面打响。
打响洪水“阻击战”
精准调度水利工程
“治水须顺水性,水性就下,导之入海”。
从大禹治水,到现代防汛实践,疏堵结合、科学治水始终是治理水患的重要措施。
水利工程作为“防洪利器”,在阻击洪水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以淮河为例,淮河曾是中国最难治理的河流之一。经过70年治理,淮河中游基本形成由堤防、行蓄洪区、分洪河道、枢纽控制工程、防汛调度指挥系统组成的防洪减灾体系,防洪标准和抗灾能力显著提高。
强降雨致使淮河告急。7月17日22时48分王家坝站达警戒水位,7月20日凌晨2时超过保证水位;7月20日上午8时左右,达到29.75米,超过保证水位0.45米……
7月20日8时32分,“千里淮河第一闸”王家坝开闸。随着闸门开启,汹涌的淮河水犹如脱缰的野马迅即冲出,蒙洼蓄洪区分担了淮河干流的洪水压力。
7月23日13时,王家坝闸落闸关闭,停止向蒙洼蓄洪区分洪。闸门开启总时长76小时28分,蒙洼蓄洪区蓄洪量达3.75亿立方米,有力削减了淮河洪峰。
闸门“阻”住了洪水,蓄洪区“吃”进了洪水,为防汛赢得了宝贵时间,也让淮河干流水位有所下降。
截至7月30日9时,王家坝水位27.21米,低于警戒水位0.29米。相比于开闸进洪时的29.75米的水位,下降了2.54米。
7月20日以来,我省在淮河流域先后启用了蒙洼、姜唐湖、南润段、邱家湖、上下六坊堤、董峰湖、荆山湖等8个行蓄洪区,为分解淮河干流洪水压力发挥了巨大作用。
如果说,行蓄洪区是“秘密武器”,那么大型水库,就是蓄洪削峰的“常用法宝”。
响洪甸水库,是西淠河上唯一一座大Ⅰ型水利枢纽工程,总库容26.1亿立方米,水库多次调整优化下泄流量,科学拦洪滞洪、削峰错峰,有效分担下游地区防洪压力。截至目前,响洪甸水库拦蓄最大洪峰5060立方米每秒,相应出库流量320立方米每秒,削峰率达93.7%,累计拦蓄洪量8.47亿立方米,大型水库的防洪减灾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近年来,我省水利工程建设进入新一轮高峰期,重点水利建设项目完成投资成倍增长,建设强度再次刷新纪录,在建水利工程建设规模超1300亿元。
7月下旬的巢湖流域,防汛形势异常紧急。
巢湖中庙站水位突破12.8米的历史极值,加上江水顶托、外泄不畅,沿巢湖多条河流都超历史最高水位。
上拦、下排、边分、固堤!面对超历史大洪水,在非常时刻要拿出非常之举。
7月27日13时45分,随着一声令下,庐江县裴岗联圩打开了一条120米宽的泄洪通道,湍急的河水涌入圩区,迅速淹没了田地。
这是短短10日之内,合肥市为蓄泄巢湖洪水启用的第9个万亩以上圩区。
据合肥市防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启用圩区蓄洪中,力求精准调度、科学有序。仅滨湖联圩启用前,为精准评估对周边交通干线的影响,当地交通和水文部门实地走访测算了一夜,精准控制分洪量级。
截至7月27日,合肥市已主动启用9个万亩以上大圩,174个万亩以下中小圩,蓄水近18亿立方米,相当于超过100个西湖的水量。
“在今年防汛中,安徽的行蓄洪区运用得最好,效果最显著,水利工程调度娴熟自如。”国家防总有关负责人在督导安徽防汛救灾工作时说。
打好防汛“持久战”
精细巡守查险抢险
防汛抗洪,既是攻坚战,又是持久战。
长时间的高水位浸泡,堤防随时可能出现险情。广大解放军、武警官兵、一线干部群众上堤巡查防守,查险抢险除险,保江河安澜,与洪水作战,成为驻守一线的“防汛战士”。
傍晚,长江同马大堤宿松段背水坡,20岁的高盼手持木棍、手电筒,同十几位村民排成一排,检查坝体有无渗水情况。
第一个暑假,大学生高盼报名参加了护堤队。“都是长江边的人,护堤就是护家!”大堤上,每一公里就有一个防汛棚,每个棚下有60多名干部群众,轮班对大堤24小时巡查。这些护堤人的年龄段,从“40后”到“00后”。
护堤人中不乏妇女,宿松县汇口镇团结村村委会副主任范期荣就是其中一员。
范期荣和丈夫经营的造船厂被洪水淹没,14条船的订单生产停在那里,损失上千万元。自上堤以来,她一直没顾得上回去看一看。每提此事,范期荣就忍不住掩面抹泪。
不过,面对村民,她总是面带笑容。“这段时间,我已学会了把痛苦藏在心底,把最坚强、最乐观的一面留给大家。”
不管是什么职业,不论是身在何方,一个个普通人都在危难中倾尽全力,为防汛救灾贡献点滴力量。
一抹抹“橄榄绿”“火焰蓝”,成为大堤边最靓丽的颜色。
7月23日下午,在环巢湖大道万年埠段,参与抗洪抢险的官兵们,喊起嘹亮的口号。大堤边,超过1.5米的“沙袋墙”在路边高高垒起。骄阳下,官兵们挥舞铁锹将沙石铲入一个个编织袋,扎牢后接力传递,垒起来并踩实,再用铁锹拍整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