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筑堤到护堤,南京横溪有个防汛“铁娘子”

2020-07-18 14:53:27 作者: 从筑堤到护堤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王恺 周世成 记者 周明)7月16日晚7点左右,南京江宁横溪街道的丹阳河大坝微风阵阵,66岁的李萍拿着手电筒,正准备开始晚上的巡堤工作。李萍,是土生土长的横溪丹阳人,48年前,她是丹阳“十三铁娘子”中的一员,与男同胞一起挑水库、修大坝,如今,她又走上丹阳河大坝,守河堤守家园。

△李萍(右一)在巡河

筑堤:一担一担“挑水库”

“年轻那些劳动景象常常一遍遍在我脑子里回放。”1972年,刚满18岁的李萍在农业生产工作中表现突出,还与其他12名姑娘一起,先后参与了泗陇、东山洼、明景寺、秦淮新河、土桥句容河的挑水库工程。这群姑娘干起活来不怕苦不怕累,被大家称为“十三铁娘子”,成为当时丹阳劳动生产“半边天”。

五点多起床,拿着铁锹扁担,挖土、抬土、挑担……把挖来的土堆在河道两旁,这样一担子接一担子,一点一点的土就堆积成大坝。

△李萍(右一)在巡河

挑水库工作一般在秋冬季节进行,劳动量大且条件艰苦。李萍清晰记得,在句容挑河时,她和十七八个人一起挤在十个平方里的农舍里打地铺,“那时的条件不比现在,要苦得多。”

挑河虽然辛苦,但李萍并不觉得日子难过,每次参与“挑河”工作,李萍会准备好鞋底随身带,晚上空闲时她会和姑娘们围坐在一起,边借着煤油灯纳鞋底边聊天。昏暗的油灯下,一家人的鞋子就是这样被她们一针一线完成。

“当年虽然累,心里却很开心。只要想着水库大坝修好后,农田有水灌溉,家里水吃,暴雨来了也不怕,干起活来就有力气。”李萍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她参与的第一项挑水库工程是大岘水库,她跟着自己所在的生产队挑了三年,后来水库修好,李萍家吃的自来水就是来自大岘水库,“是山泉,那水真甜。”回忆起尝到第一口自来水的场景,李萍嘴角泛起笑意。

△李萍等给防汛人员送衣服和食物

护河:带着5位“90后”姑娘守河堤

丹阳河大坝是李萍生活中的一块“宝地”,“空气特别清新,从大坝上望出去风景也很好。”今年6月,常在大坝上跑步的李萍眼看着河里的水涨了起来,“当时看到社区工作人员都在为防汛忙碌”。见状,李萍带领身边的妇女同胞们主动报名参加了志愿者队伍。

“那些24小时值守圩堤的工作人员真的很辛苦,我想着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于是她们为社区防汛一线的工作人员准备防汛物资,送水送饭。看着防汛工作人员工作劳累,这支后勤保障队又变身巡河队,李萍带领5位“90后”姑娘分担巡防大堤的任务,一天分早晚两次巡河,“看看水位,还有大坝有没有渗漏,再把周围垃圾都拣掉……”

“我愿意跟年轻人待在一块,能接收到新的信息和观念。”李萍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她和5位姑娘相处愉快,常会向她们讲述劳动生产的往事,这些事情也深深感染了年轻的志愿者们。“她这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对我们有很大触动”,在丹阳社区巾帼志愿者张榕芳眼里,李萍是一个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人,“她做这些事从不叫苦叫累,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娘子军’,也要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

而在李萍自己心里,她只是做了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大家都喜欢来大坝玩,傍晚和家人朋友一起散步很美好,我想守护这种美好。”

△生活中的李萍

护堤的“铁娘子”生活里是个热心肠

在劳动生产里能顶“半边天”的“铁娘子”,在生活中则是个爱帮助人的“热心肠”。2019年5月的一天,李萍和老公出门散步,忽然看到几百米外有人被压在了钢管架设的一道门下,“我老公腿不方便,于是我就赶紧先跑了过去。”赶到现场的李萍吓了一跳,“人被压在门下,流了好多血。”李萍赶紧呼喊周围的人来帮忙,为了救人,她尝试把门抬起来,但没想到门太重,没抬起来,反而腰椎受了伤,“当时没考虑那么多,就想着能把门抬起来,把人救出来。”腰椎受伤后,李萍在家里躺了四个月,“虽然自己受了伤,但不后悔,该帮就得帮。”

李萍不仅会对有危险的人伸出援手,她还和老公一起义务帮助两个开旅行社的年轻人,“帮他们登记游客资料、收费、组织团员……”李萍和老公做起这些事来很是熟练,“他们租的就是我家的门面房,我们不收租金。”李萍和老公一致觉得,年轻人在外打拼不容易,能帮一把就帮一把,“我老公说将心比心,如果自己的孩子在外面,他也希望能有人给予帮助。”

经过六七年的相处,李萍和两个年轻人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有时游客的缴费,我们帮忙收了给他们,他们都不点,彼此很信任。”闲暇时李萍也会跟着旅行社的旅游团一起出去游玩,“短途他们不收费,但长途我们一定要付费,不能让人家吃亏。”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