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12日,美国海军好人理查德号两栖攻击舰爆炸起火,火势未能在短时间内控制住,熊熊大火一直持续燃烧下去,重创了这艘满载排水量超过40000吨的巨舰。
我们知道,一艘军舰被大火烧成这个样子,后续修补的代价是极大的,甚至修理舰船的成本往往都要超过造一艘新舰。如果不具备修复价值或者评估不划算的话,可能就此废掉了。
所以好人理查德号两栖攻击舰后续的状况是不容乐观的,不过我们可以确定一点:不论好人理查德号未来的走向如何,美军在未来几年内是要少一条4万吨级两栖攻击舰的,而这型攻击舰稍微改装后就可以搭载10余架F35B战斗机,化身为轻型航空母舰。
一场火灾,几乎干掉了一艘可充当航母的万吨巨舰,即便是对于美国海军这样财大气粗的“地主”,那也是非常惨重的损失。
就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这场事故最开始起火的位置是攻击舰的井甲板位置,井甲板位于两栖攻击舰的尾部,通常用于从船坞内向海面投放两栖战车、气垫船等两栖作战装备。
而按照美国消防部门的说法,引发火灾的不是油料和弹药,而是纸张、衣物、布料、或者其他 “普通杂物” 燃烧引发的。也就是说,好人理查德号的起火当为杂物燃烧所引发的火灾。
相较于油料和弹药引发的起火,这类的杂物型起火实际上比较好控制,只要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动用舰上的损管力量,短时间内即可以控制。
但这次的事故发生在周末,好人理查德号1200人的舰员编制中,只有160人在舰上。而且这160人中,还不一定都在执勤岗位上,因此舰上人手不足显然导致了在第一时间未能发现和扑灭火灾,随后大火回流引发了爆炸,火势迅猛起来,当美军集结了基地的救援力量和当地消防队之后,已经太迟了。
这些杂物为什么会起火?
除了偶然的非人为原因引发起火外,大概率是人为因素引发的。其中包括人为纵火、违规操作或者是不小心引燃,在近些年多国海军的舰艇起火案例中,人为因素占到了很大比例,尤其是此类的杂物类起火。
美军的好人理查德号两栖攻击舰是服役中的舰艇,而且还在维修状态,所以军舰内的杂物较多,有足够的可燃物可供燃烧。而如前所述,周末该舰上执勤人员过少,以至于初期应对不力,导致了美国海军又一场悲剧的发生。
为什么说是又呢?
其实大家注意看新闻报道的话便会发现,美国海军近些年的事故是非常多的,而且往往还都是严重事故,这与外界印象中训练有素的美国海军形象有严重的冲突。
下面我们试举几例:
2017年1月31日,美国海军**巡洋舰安提坦号在日本东京湾搁浅受损,外泄了1100加仑液压油泄漏,严重污染了当地环境,也使得该舰被迫进入船坞进行为期数月的修理;
2017年5月9日,美国海军**巡洋舰尚普兰湖号在韩国郁陵岛附近与一艘渔船相撞,这次撞船事故较为轻微;
2017年6月17日,美国海军**驱逐舰菲茨杰拉德号在日本横须贺附近海域与菲律宾籍货船相撞,驱逐舰上7人死亡,军舰遭重创,随后进入漫长的维修阶段,直到2020年6月才开入圣迭戈军港,进行舰员培训和认证后重新投入使用;
(注:本次好人理查德号起火时,菲茨杰拉德号就在其身旁,不过迅速转移了)
2017年8月21日,美国海军**驱逐舰麦凯恩号在新加坡附近海域与油轮相撞,驱逐舰上10人死亡,军舰遭重创,2020年6月该舰才完成基础阶段认证,准备重新投入使用;
2017年11月18日,美国海军本福尔德号**驱逐舰在日本附近海域与一艘拖船相撞,军舰轻微受创。
在上述事故中,美国海军绝大多数情况下是肇事的一方,而且多为人为因素导致的撞船。事故直接导致美军2艘主力驱逐舰长期未能执行任务、1艘**巡洋舰1年内未能执行任务,对其海上部署造成了极大干扰。
因此美国海军修订了诸多准则,同时解除了包括第7舰队司令约瑟夫·奥克林将军在内多名将校军官的职务,以示惩戒。
经过严厉惩戒,同时短期内减少全球活动后,美国海军的撞船事故在2018年度大大减少,但到了2019年又上升了。
2019年2月5日,美国海军莱特湾号**巡洋舰与罗伯特·E·佩里号干货船相撞
2019年3月30日,美国海军德尔波特·布莱克**驱逐舰与一艘挪威船只相撞,军舰受创并轻微渗水;
2019年6月26日,美国海军比林斯号濒海战斗舰与加拿大干散货船相撞,军舰右侧舰体受损。
而在美国海军频频撞船的同时,美军舰船在基地的维护保养与修缮工作也是状况百出,其中起火事故在本次好人理查德号出事之前,就已经是多次发生了。
2018年11月,在诺福克基地升级改造的奥斯卡·奥斯丁号**驱逐舰发生火灾;一年之后的2019年11月,在梅波特美军基地维修的硫磺岛号两栖攻击舰上再次发生火灾。
硫磺岛号是美国黄蜂级两栖攻击舰的7号舰,而本次发生火灾的好人理查德号为黄蜂级的6号舰,两艘军舰可谓是难兄难弟。
在硫磺岛号发生火灾时,舰上人员也较少,也是请来了当地消防队进行灭火,经过5个小时紧张作业后,火势终于被扑灭,但也造成了11名舰员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