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幅让沛本诺很有感触的作品来自北京插画师赵彼得。画作展现的是陕西南路上一处夜宵摊位,下了班的白领成群结队地来到这条市中心热闹的马路,在冒着烟火气的摊位前买炒面、烧烤。赵彼得说,某个夏夜,自己在上海的马路上闲逛,刚巧看到一群人下班之后聚在路边买小吃,“我突然发现,一个如此巨大的城市,在繁忙和喧嚣褪去后,却能永远保有她最温柔的一面。”
2019年9-12月,“沪誌”在加拿大多伦多展出
沛本诺刚搬来上海时,也热爱在这座城市大大小小的马路游荡。在他看来,夏夜里上海市中心很多马路都有居民在闲逛,好像身旁热闹的场景跟他们惬意慵懒的脚步互不影响。因此,当看到赵彼得这幅画时,他马上联想到了自己在上海的所见所闻。一位法国策展人和一位北京插画师对上海的认知,在一幅插画里产生了共鸣。
画展上观众普遍驻足最久的作品出自杭州设计师尹昕之手。画面中,一位神似花木兰的中国女性从发型到穿着以及身后的背景都被一分为二:左半部分是典型的民国时期装扮,穿着旗袍,背景中有如今成为上海市花的白玉兰;右半部分则是一位身穿白色西装的干练女性,身后是陆家嘴的地标建筑“三件套”。在尹昕眼中,上海既有中国文化传统的一面,又代表了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她希望通过一位女性不同的穿着和所处的不同背景,表现老上海与新上海交融的特点。
“光看画,很难看出本土画家和非本土画家的差别。”沛本诺说,不少观众反馈,插画展的作品色彩都非常丰富,但在他看来,并非色彩让这些作品变得丰富多彩,而是艺术家们选择的场景、想表达的故事,让整个展览变得有内容。
“THE SHANGHAIREN沪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