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保安制作的小推车引发的文化思考
作者: 吴 江 2020年8月31日
保安徐师傅是公司的门卫,他的工作岗位在这样一个有五六千人的大企业里,简直平凡的不能再平凡了。徐师傅还有两年左右就要退休了,可是他每天兢兢业业、勤勤恳恳、默默无闻地工作着,丝毫看不出来他快要退休了。
徐师傅平时的主要工作是负责集团大门的出入管理和办公楼一层大厅的安保和保洁工作。除此之外,徐师傅偶尔还帮助大家传递邮件、协助运货,总之不管活多活少,苦累脏险,从来没有听他发过牢骚,说过闲话。徐师傅始终说他们这个年龄段的人受传统教育比较多,多干点工作是应该的。
疫情期间,徐师傅被派去协助消杀作业人员对集团办公楼内所有区域进行消毒杀菌。从2月份开始一直到8月份,每天雷打不动,他们为集团抗击疫情复工复产也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最近我从一层大厅经过,偶然看到徐师傅在忙着什么,我也没有太在意。但今天我经过大厅时发现在消杀桶旁边多了一个小推车,一下引起了我的注意。我看到这个小推车很特别,一是形状和造型完全不同于常见的超市小推车和家用小推车;二是材料和部件有新有旧,有钢管有木板;三是推车的四周有一圈固定用的钢圈。我好奇地向徐师傅询问这台小推车的来历和用途。于是徐师傅向我娓娓道来:原来消杀师傅每天都要背着重重的装满消毒液的塑料桶开展消杀工作,尤其入夏以来天气炎热,久而久之后背长满了痱子,奇痒难耐。这些徐师傅都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徐师傅对消杀师傅说,我试着做个小推车,这样就能把大塑料桶放在小推车上边了,到时候就不用这么痛苦了!于是,徐师傅就开始构思考虑怎么做出一个好用的小推车,头脑里的雏形出来以后,他就开始在废旧垃圾中寻找有用的零件,慢慢的就把制作小推车用的废旧钢管、木板、小车轱辘、窄钢带、螺丝等都找齐了,最后又用车间的钻床在钢管和木板上钻眼,将所有零部件安装好,这样,一辆没花一分钱的“崭新”小推车就下线了!投入使用以后,让消杀师傅赞不绝口,不但减轻了工作强度,还“治好”了困扰多时的满背痱子。
小故事就讲完了,可是通过这样一件“普普通通的小事”,通过这样一位“普普通通的保安“,不由得会使我们思考很多……
我把这些思考简单概括为“五个永远不会过时”:
思考之一:大杨集团的“工匠精神”在各个岗位放之四海而皆准,永远不会过时。徐师傅从构思到制作小推车的每个环节和细节都体现出一种“工匠精神”。在服装企业,保安的岗位不是技术岗位,他做的小推车也不是服装产品。但是徐师傅的小推车的制作成功并投入使用良好的结果让我们再一次相信老子的名言:“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我们从小推车,以小鉴大,放眼偌大集团,试想我们各个岗位员工如果都有一种生生不息的“工匠精神”,把巧思化作行动,化作设计,化作专利,化作产品,化作不断的精益求精,那么我们的企业终将屹立于行业的翘楚地位,品牌终将因生生不息的“工匠精神“而成为传奇。
思考之二:倡导员工爱厂如家、同事亲如一家的“家文化”的企业文化,永远不会过时。董事长40年前从建厂伊始就倡导建设具有大杨特色的“家文化”。从徐师傅制作小推车这件事上很好地体现了员工爱厂如家,同事亲如一家的“家文化”,徐师傅制作小推车没有花企业一分钱,完全靠的是对大杨企业的热爱而焕发出来的一种自觉自愿的行动;徐师傅对同事的关心体现的不仅是嘘寒问暖的面上的事,更落实在从治本上下功夫,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帮助同事从繁重的工作和痛苦的疾病中解脱出来,让同事从心里感受到家庭兄弟姐妹一般的关心关爱。一件小事折射出董事长提出的以“家文化”为特色的企业文化的深刻内涵和现实意义。
思考之三:平凡孕育不凡,伟大源自平凡。弘扬正能量,永远不过时。企业成功的原因有千百条,而最根本一条是“以人为本“。在企业管理中要贯彻好”以人为本“,决策者和管理者的眼光和视线一定要保持”向上看“和”向下看“两个维度并行不悖。我们知道”向上看“、”向前看“、”向左右看“的重要性,同样我们也不能忽视”向下看“的重要性。毛主席说“兵民是胜利之本”,“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讲的都是“向下看”的重要性。今天,做企业,谋发展,渡难关,更要善于发现基层员工的闪光点,通过弘扬正能量,对冲负能量,让真善美的阳光照亮现实的每个瞬间,照亮企业的每个角落,照亮每个员工的心灵。正如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所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思考之四:在企业文化创建中理直气壮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永远都不过时。不断地为企业文化注入原动力,不断为员工补“精神和文化之钙”,才能够锻造一支思想丰盈、作风过硬、筋强骨壮的队伍,一支懂感恩、有传承、敢担当、善创新的员工队伍。徐师傅制作小推车这件小事反映出传统儒家思想中的“五常”(仁义礼智信)和“五德”(温良恭俭让)的中华传统美德。我们说,人无完人,徐师傅也不是完人,但从这件事本身透射出在他骨子里固有的仁义,固有的执着和守信,固有的善良和勤俭,没有谁指令他干这事,他完全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自觉自愿。而且当我和他了解情况时,徐师傅强烈表达出千万别和别人说,自己只是做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而这恰恰反映的就是儒家的“恭”和“让”的实质。由此可见在当今泥沙俱下的社会环境中,他内心的这份善良和仁义是何等的纯粹,更是崇高。中国的每个企业是多么需要更多的徐师傅这样的“好人”!中国的每个企业是多么需要更多地用优秀传统文化来滋养和塑造员工的心灵!
思考之五:传承大杨基因、奏响发展强音才是企业最大福音,这句话也将永远不会过时。传承不分职务、资历,发展不分岗位、年龄。在传承大杨优秀文化,传承大杨成功基因的问题上,经常会出现认识的误区,比如,认为传承是老一代创业者的事,年轻人听听故事,写写笔记就行了。又比如,传承是文化中心、博物馆这些专业部门的事,和自己没有多大关系,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总之这些都是认识上的误区,对企业发展和创新都是百害而无一利。真正的传承,人不分男女老幼,地不分东西南北,职不分上下高低,岗不分先来后到。每个大杨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学思践悟,勇于在企业发展中建功立业,当每个人都成为大杨“交响乐队”的一名优秀乐手的时候,当每个人都成为大杨“合唱团”的一名优秀演唱者的时候,我们的大杨集团必定能奏出时代最强音,发展创新最强音,而那个时候就是集团带给我们每个人福音的幸福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