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的“九月病”:娃上学了、家空了,大老爷们儿三天三夜没合眼

2020-09-01 19:11:35 作者: 心理科的“九

每年9月后,临床心理科都会陆续接诊因为不适应新环境、存在人际交往困惑、或是有精神障碍的大学生心理疾病患者,不过心理上出问题的还不止是换了新环境的学生,一直跟在身边的宝贝离开家了,大一新生的家长们也会遭遇“空巢期”,产生分离性焦虑。

图源 视觉中国

很多人觉得一般妈妈更依恋孩子,其实,大老爷们儿也会因为想娃想出心理问题。江苏省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王昊飞医生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他曾接诊过这样一位新生爸爸。

小李考上了北京某大学,18岁以来第一次离开南京外出独立求学、生活。父母似乎不那么放心她在异乡生活,尤其是爸爸,几乎每天都会打一个电话给女儿“煲电话粥”。

李爸爸说,他孩子刚走的那几天,“度日如年,几天就像几年一样”,三天三夜没合眼,时刻担心孩子能不能按时吃饭,总是担心她没办法自己打理生活,甚至担心她会不会生病、出车祸等,整天心烦意乱、忧心忡忡,干什么事情缺乏耐心、易发脾气,常会感觉到不安、胸闷、心慌,胃部不适,很长时间他都适应不了孩子不在家的状态。李爸爸有个习惯,每晚都会给女儿寝室打电话,要是女儿没接,一直打到找到女儿为止。妻子劝丈夫到医院就诊,经心理科专家诊断,李爸爸患上了“分离性焦虑”症。

这样的情况在高校新生中绝非个别现象。王昊飞介绍,“分离性焦虑症”是指的当预期或与其依附对象分离时,出现与其发展年龄不符或程度上过度焦虑的现象。除以上症状,其表现还有:因害怕分离持续不愿或拒绝上学;无亲人陪伴持续和过分地害怕或不愿独处;无亲近者在附近时持续不愿或拒绝睡觉或离家睡觉;反复做与分离内容有关的噩梦;当与亲人分离时出现或促发躯体明显的痛苦等。

心理专家特别提醒说,现在一般家庭大多只有一个孩子,儿女外出求学之后,父母们生活重心开始改变,家庭结构也开始变化,自然会一时适应不了。孩子离开后,父母生活中可能会留下“孤独和寂寞”。

所以,一方面,广大家长可以从改善认知入手,虽然儿女还是父母眼中的“小孩子”,但他们也渐渐长大了,应该给予足够的空间任其发展,锻炼其独立的生活能力和健全的个性,过度的关爱有时适得其反。对上面爸爸几乎每天打电话给女儿的例子,也可采用行为学上的“脱敏疗法”,逐步减少电话次数。另一方面,父母们可以利用相对空闲的时间,多参加些健康有益活动,或把更多的精力投身于事业,转移生活的重心,往往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果进一步发展,难以自我调节,最好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彦

校对 丁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