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青山的见证与守望

2020-09-08 21:51:35 作者: 一座青山的见

记者 徐志雄 李龙 文/图

这其实是座不足百米的山岗,位于桃源县热市镇白鹤村十一组,当地人称棠梨岗。9月2日,记者寻访至此时,秋雨细密如丝。

山脚一带的乱石间,落叶层叠。一块不大的石碑很醒目,黑色的碑面上,“棠梨岗抗日将士墓”几个大字显示着这座山岗的与众不同。

棠梨岗抗日将士墓。

1943年11月,常德会战打响。为阻击从慈利方向来救援常德的中国军队,日军一大队千余兵力,驻扎在热水坑(现热市镇)洗澡堂街道,以云盘山和梳背岭修筑工事作为据点,借天险与重炮扼守。国民革命军第73军丁廉团受命进攻驻守热水坑的日军,在此鏖战月余,日军弃尸累累,仓皇溃遁。

70多年前的硝烟早已散尽,激烈的战争场面也幻化成史料中简单的文字。穿过茂密的竹林与丛生的杂树,一条小路在荒草中隐现,指向山岗中一座坟茔。那里,高大的芭茅草密布其间,与青绿的山林融为一色,已看不清原有的形状。

80名抗战将士长眠于此,他们的故事流传至今,但已很少有人能清楚地讲述。在白鹤村三组(原黄家湾),作为组里年纪最长的村民,87岁的黄宗林只依稀记得:每天清晨日军飞机“嗡嗡”而过,时不时带着炮弹的尖啸声;热水坑有个叫刘三佬的好汉,带领73军的两名官兵,背着油桶深夜潜水过河,把洗澡堂的日军茅棚一把火烧了个干净;黄家湾当时驻扎着国军的后勤部队,打扫战场时,村民们拆了楼板为阵亡将士收尸……而在白鹤村十一组,最爱讲“老白话”的村民佘官廷已经老迈,无法与人交流。

“在棠梨岗的山顶,曾有一座英雄纪念塔。”“小时候在山上玩耍,还能看到一道道战壕沟,如今已经看不到了。”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前的村民,还记得当地许多与战争相关的遗迹。“近些年,每年清明,会有村民和学生自发前来墓地祭扫。”陪同采访的白鹤村报账员黄新廷说。

村民熊治仁为果园除草。

出于对墓地的保护,棠梨岗仍保持着原生山林的模样。相邻的山坡上,却已变成了成排成行的果园,76岁的村民熊治仁正在其间除草。前年种下的柑橘苗已有半人多高,零星挂上了早熟的脐橙。“前些年种苞谷,经济效益不高,村里派技术员指导种柑橘,平时活不多,消消停停就能赚钱。” 熊治仁说,“村里大多数坡地都种了柑橘。”

果然,顺着棠梨岗下的村道一路前行,成行成片的柑橘顺着山坡绵延,一眼看不到边际。在种植大户李长林的果园,密密匝匝的果实挂满枝头,一派丰收在望的迷人景色。

“当初特意选择了与石门柑橘不同的品种,果小味甜,根本不愁销路,每亩年收入可达1万元左右。”李长林从2003年开始在坡地上种植南丰蜜橘,很快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他告诉记者,全村一共2000多亩山地,如今有1500亩坡地种上了柑橘。“每年10月下旬的柑橘收购期,贵州、云南等地的货车来来往往,忙个不停。村里人手不够,邻近几个村的村民都来帮忙摘橘子。”他说,“今年的柑橘结果多,预计全村可产出150多万公斤。”

正在建设中的热市云顶温泉旅游度假区。

眼前,曾被炮火肆虐的战场,已挂满了甜蜜的果实;日军驻扎过的云盘山,一个集温泉疗养、生态旅居的高标准旅游度假区正待完工。此刻,我们已无法想象70多年前那场战争的惨烈,只是希望,今天的幸福与美好,足以告慰当年战死的英灵,足以平息人类残暴的战争狂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