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驻村工作队操心 原隆村这家兜底户终于有了身份

2020-09-15 14:57:58 作者: 多亏驻村工作

海玉科(右一)把锦旗送给王庭(左二)和驻村工作队队员。受访者供图

从今年5月15日开始,她才知道自己应该叫雷凤英而不是雷凤莲。从6月29日开始,她和丈夫海玉科一起生活5年后终于办上了结婚证。他们的孩子海晓兰也终于在7月20日有了户口,可以像其他孩子一样入园上学。

“我终于知道自己是谁了,我的孩子终于有了户口。”这是闽宁镇原隆村兜底户雷凤英、海玉科两口子家的喜事。这看似辛酸的喜事背后,是发生在闽宁镇的一桩有关身份认证的曲折故事。

原来我叫雷凤英——一桩潦草婚姻让她成了无户人口

闽宁镇原隆村第一书记王庭是海玉科家的常客,海玉科和媳妇的一桩潦草婚姻,让王庭和驻村工作队的队员们为这家子的户籍信息操碎了心。

时间回到2015年,家在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弘德新村的雷凤莲,住进了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海玉科的家中。雷凤莲和海玉科没办理结婚证就稀里糊涂地过上了日子,一过就是5年。海玉科家的户口上始终只有他和母亲余连清的信息,而雷凤莲在娘家的户口也无故被注销。就这样,雷凤莲成了无户人口,孩子海晓兰4岁了仍没有户口,上学入园都成了问题。

今年3月,王庭带着伍庭伟、周建宁、王振军三位驻村工作队队员和一位网格员入户落实“四查四补”工作,发现了海玉科家的情况。

随后,驻村工作队决定帮雷凤莲先把户口迁回来。但经过多方查证,户籍网上并未查询到雷凤莲的户籍信息。队员们又以雷凤莲哥哥的户籍信息进行关联查询,却查到雷凤莲的名字不对。

“王书记,她叫雷凤英,不叫雷凤莲,她的户籍信息已经在2016年注销了。”伍庭伟对王庭说。

雷凤英不识字,不善沟通,海玉科也木讷内向。雷凤英一直模棱两可地认为自己就叫雷凤莲,就连生孩子留的住院信息都是雷凤莲这个名字。于是,驻村工作队决定按照程序先帮雷凤英迁户口,再帮她办理结婚证,然后帮孩子开出生证明,最后帮孩子落户。

我娃有户口了——一个曲折的身份认证故事

为了帮雷凤英迁户口,闽宁镇副镇长杨青、闽宁镇派出所所长任建华、王庭和原隆村村委会主任马志祥,在今年5月21日带着永宁县委的一封恢复户籍公函,驱车110多公里赶赴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

户籍信息复审、办理身份证、办理户口本……一番周折后,雷凤英的身份证和户口本终于在6月29日这一天由弘德新村迁到闽宁镇原隆村。

领到户口本和身份证的当天,雷凤英和海玉科当即就去永宁县民政局的办证大厅办理了结婚证。办证大厅的工作人员为两口子开辟了绿色通道。结婚证上,身着红色衣衫的小两口格外精神。这一路上,伍庭伟一直开着车带着两口子办证。

就在伍庭伟带着两口子为孩子办出生证明时,事情又陷入了僵局。“因为入院信息留的是雷凤莲这个名字,所以按照法律规定必须做亲子鉴定才能开出生证明。”伍庭伟说,后来,伍庭伟通过永宁县卫计局,为一家人联系了法定亲子鉴定机构。

“这是我们村上的兜底户,家里条件确实不好……”王庭和伍庭伟带着一家三口站在鉴定机构负责人办公室里。

“没问题,脱贫攻坚我们也应该出把力,亲子鉴定给你们最大方便!”亲子鉴定机构负责人说。

驻村工作队牵线对接,一家三口迅速做了亲子鉴定。一周后,鉴定结果寄到了原隆村村委会。伍庭伟拿着亲子鉴定,开车带着两口子在县妇幼保健院开出了孩子的出生证明。7月20日顺利登记后,4岁的海晓兰终于有了户口。

从办结婚证到开出生证明,再到为海晓兰办户口,驻村工作队队员们一次次开车拉着两口子往返奔波。领到孩子户口簿的那一天,寡言少语的海玉科连连点头道谢,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我们两口子的锦旗——送给让移民群众生活有尊严的人

有了户口,海玉科一家三口的身份信息得以明晰。雷凤英和孩子的各类贫困补助都有了着落。

和海玉科当了多年邻居的村委会主任马志祥拍着他的肩膀说:“海玉科,要不是驻村工作队,你媳妇这户口信息想找回来怕是难得很呢!多亏了驻村工作队,也多亏了咱闽宁镇政府,不然你娃啥时候才能有户口?”

海玉科一言不发,但心里明白这份恩情。第二天,海玉科带着孩子赶到村部,捧上一面锦旗,握着驻村工作队队员的手不住道谢。

“驻村帮扶办实事,精准扶贫解民忧”,锦旗上的字是海玉科找人刻的。海玉科不识字,也不会写自己的名字,但他知道驻村工作队这几个人是他的恩人。这几个恩人后面,还有无数他记不清名字的恩人。

这些恩人们在他们两口子迁户口、办结婚证、办户口的曲折之路上,开绿灯、捐善款。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办证故事,而是雷凤英这位移民妇女的身份认定接力赛,也是夫妻二人合法婚姻的友情助力赛,更是移民村娃娃改变命运的升级逆袭赛。

这两天,闽宁镇的幼儿园顺利开园,海玉科有些举棋不定。

“为啥不送孩子上学?”王庭问道。“娃娃不爱跟外人说话,也不会自己吃饭,送幼儿园怕受罪……”海玉科支支吾吾地说。

王庭开导道:“娃不上学不行啊,送去幼儿园和孩子们接触得多了慢慢话就多了,幼儿园吃饭也有老师照顾,你得先迈出这一步……”

迈出这一步,对于习惯了忍受贫穷的一家三口而言有些难。但是,驻村工作队正一点点拉着移民群众走出贫困。

“要让生活困难的群众活得有尊严!”王庭和队员们一直将这句话铭记于心。

记者 陈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