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幼儿园不得教小学课”真正实现?

2020-09-17 09:38:07 作者: 如何让“幼儿

近日,教育部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备受关注的是这一条:幼儿园不得教授小学阶段的教育内容。

其实,关于“幼儿园不得教授小学阶段的教育内容”“不得搞超前教育”,教育部早有明确表态,每个现代人也认同这一常识。原因很简单:孩子的身心发展和教育本身都有循序渐进的规律,让幼儿园的孩子学小学的课,违背了这种规律,无异于揠苗助长,会让孩子从吃力到身心受到伤害,最后丧失学习兴趣。这是谁都不愿看到的。此次《征求意见稿》再次明确这一点,积极作用不言而喻。

但很多网友表达了担忧。一是,幼儿园不教小学课后,孩子一进小学,就要面对高难度的学习要求,比如“开学第一周就要写很复杂的字”,怎么办?二是,幼儿园不教、小学高要求,不是又助长了校外培训机构吗?这样,孩子的负担没减,家长的钱包却要瘪了。从网上反馈看,这些担忧并非个别家长的过度焦虑,而是普遍现象。

这都指向一个问题: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该如何衔接?

最大的问题在于,如何让小学教育“慢下来”,尤其是在一年级,从课程内容的设计,到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学习习惯的培养等,都应预留一定的缓冲空间,帮助学生平稳过度。要有对一名小学生的要求,保证完成各项学习任务,也要照拂他们的身心特点,采取柔性和人性化的教育和管理。这就要求教师、班主任要更具耐心,具有学科、儿童心理学等专业知识。另外,也需要以制度化落实保障,包括打通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屏障,建立衔接顺畅的教育教学和学生评价机制。

此外,家长的焦虑情绪和一些校外培训机构的“推波助澜”,也是超前教育、抢跑教育痼疾难除的主要原因。

因此,要让“幼儿园不得教小学的课”真正落实,第二步在于家长们要改变观念,对孩子的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多一份淡定、少一点焦虑。让人欣慰的是,即便“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仍没有过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家长,正在以一种更理性的态度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对一些贩卖教育焦虑的言行保持警惕。这是一种更科学文明的教育观和亲子观。

当然,要让更多家长达到这个“境界”,不能靠抽象的说教,而要靠教育政策和制度的不断完善,要靠不断努力换来的进步,给人以信心和底气。比如,“幼升小”面谈不考学科知识等制度的出台,减缓了家长们的不少焦虑。

社会对校外培训机构“又爱又恨”的复杂心态,则说明在幼儿园不教小学课后,小学必须不折不扣地承担起该教的内容,不能因自身的偷懒,而将责任转嫁给校外培训机构。《征求意见稿》还规定,“校外培训机构等其他教育机构不得对学前儿童开展半日制或者全日制培训。”这透露出的意思是,对于小学,该教的必须要教、要教好;对于校外培训机构,不该教的坚决不能教。这为小学和校外培训机构都划了红线,有利于双方守好各自的“一亩三分地”,不推诿、不越界。

目前,《征求意见稿》还处于征求意见阶段,如何让学前教育摆脱超前教育、抢跑教育的影子,走上与适龄儿童身心特点相符的健康发展道路,每一个人都可以献计献策。毕竟,教育是全民关心的大事,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和家庭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