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樟柯苏丹白燕升聚首太原说故乡:年少出走 归来一怀乡愁

2020-09-20 09:36:10 作者: 贾樟柯苏丹白

中新网太原9月20日电 (记者 李新锁)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苏丹19日下午携新书《闹城》回归故乡太原,多位知名人士受邀解读。围绕对故乡的逃离和回归,导演贾樟柯说,人只有离开故乡,才能获得故乡。

《闹城》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苏丹撰写的回忆录式长篇叙事散文集。作者以重工业城市太原为背景,记录了其在上世纪6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生活经历,将个人成长、家庭发展与社会变迁融为一炉,具有深刻的文学性和重要的历史档案价值。

上世纪60年代末,苏丹出生于山西太原矿山机器厂。17岁之前,苏丹的学习、生活交融在这座重工业城市之中。此后数十年,求学、工作、策展、交流,苏丹的足迹遍布全球,故乡渐渐成了一种情愫。

19日下午,在山西图书大厦一间书吧内,已过天命之年的苏丹端坐台上,台下除了热心读者,还有他的童年伙伴、乡亲。背景墙上,“我的乡愁在太原”赫然醒目,“一个艺术家的年少往事,一座城市和一代人的记忆”点明新书定位。

苏丹旁边,导演贾樟柯、前央视主持人白燕升一字排开。围绕《闹城》一书,三位年龄相仿的游子分别阐释自己心中的故乡。

1970年,贾樟柯出生于山西汾阳。21岁时,贾樟柯离开故乡汾阳,来到太原学习美术。两年的生活,让他对这座城市有了感情、理解。

在贾樟柯眼中,《闹城》一书激活了他记忆中对太原的印象——商场橱窗里的火车模型、计划经济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

“人只有离开故乡,才能获得故乡。但更重要的是,还得回来。”贾樟柯说,成年后,苏丹从事艺术工作往返世界各地。在回头看故乡的时候,他有了新的视角。

擅长视觉语言的贾樟柯认为,把《闹城》中的每个人拿出来,都可以拍摄成一个《太原往事》。

21岁那年,贾樟柯带着简单的行李和几本小说,还有一个电影梦离开故乡。近年来,年届五十的他带着“电影和文学”回归故乡。

“如果我们想找到那个年代的故乡,可能《闹城》这本书能给我们一个全景的风景。可怕的是,我们都是经历者,也是当事人,但其实我们在遗忘。”贾樟柯说,唯有写作、拍摄,才是最好的记忆方法,故乡一直会在我们的作品中。

对于《闹城》一书,苏丹说,这是他17岁离开故乡后,酝酿了30多年的结果。未来,它有可能被拍成电影。

面对年轻人对故乡的逃离,苏丹在书中也表达着这种焦虑。在他看来,在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对垒过程中,年轻人必然会往超大型城市跑。

“面对年轻人的逃离,不只太原会焦虑,东北城市更焦虑。”苏丹说,面对这种现状,山西还是“要去折腾”、自强不息,想尽办法让城市有创新性。(完)

【编辑:孙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