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生死阻击:疫散花开,因为有你

2020-09-20 10:30:23 作者: 疫情下的生死

9月8日,坐标武汉。

邬明在朋友圈晒出了自己的“荣誉证书”。红色底纹烫金描线,“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几个大字熠熠闪光。

同一时刻,屈磊也收到了“迟来的”证书。此刻,他正跟随扶贫医疗队行走在郧西。

……

时间的指针拨回到庚子年春节,新冠病毒突袭武汉大地。

身处“暴风眼”的军队医院——中部战区总医院,一开始就投入了战斗。

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生死阻击中,2000多名医护人员自发组成“党员突击队”。

在灾难和困难面前,一个党员突击队就是一个战斗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他们不分年龄、不分职务,他们坚守一个共同的信念:救人。

除了胜利,别无选择,白衣勇士背水一战。

跨越冬与春,经历死与生,人间天使力挽狂澜。

历经疫情的洗礼,医院门诊大楼前的石刻铭文愈发醒目:一切为了人民健康。

抗“疫”一线,就是我们坚守的阵地

这是一场不期而至的阻击战。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起,中部战区总医院发热门诊患者急剧增加,最高时一天达500人。

农历小年夜,正在休假的重症医学科主任邬明接到了一个电话:“武汉不明原因感染的肺炎疫情严重,你带队,去支援肺科医院紧急扩建一个ICU。” 电话那头传来医院卫勤部部长何君焦急的声音。军令如山,邬明迅速买好了回程的火车票,奔赴一线。

1月21日,一封《战“疫”动员令》从高铁上发出。护士长陈燕看到后,以秒速报名参加抗“疫”。从报名到打理好出行被装,她仅用了15分钟。这短暂的时间凝聚着一名共产党员、一位老兵的勇敢、责任与担当。

看到每间病房、每张病床已处于随时收治状态,疾病预防控制科主任王琼书终于松了口气。连续三天紧锣密鼓地布置,他高标准完成了病区“三区三通道”的改造。

……

武汉的夜,寂静无声,鲜红的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党员是冲在最前面的引领者。

标杆无言,却能凝聚强大力量。感染科护士王艳,延迟婚期,穿上防护服返回战位;休假在家的医护人员舒纯、王欢辗转2000多公里“逆行”返岗;还在哺乳期的护士卞迪和王欢欢,把孩子托付给家人,直奔一线。

眼睛布满血丝的医护人员用行动践行着请战书上的“红手印”。

在 “病毒人传人”的警告发出之前,感染科主任江晓静已经察觉到了一丝异样。

“坐等”从来都不是江晓静的风格。这位主攻病毒学的留洋博士,有几十年的临床经验,在科研方面也一直走在前列。

“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江晓静决定做那束光。

疫情下的武汉霜寒刺骨。抗击疫情初期,科里收治了一位老年重症患者,病情很不稳定,江晓静主任一直放心不下。护士长周勤发现,凌晨4点,江晓静换上防护服,独自一人来到重症监护室查看……

一束光,汇聚更多束光,驱散黑暗,迎接光明——

很快,江晓静牵头的新型冠状病毒诊疗方案出台,那是中部战区总医院前期的救治依据。

1月24日,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来了,这里面有江晓静的同学、战友。他们的到来,给大批患者带来了希望。

紧接着,支援医院的物资车辆来了,绵延不断,那是最振奋人心的。

一束光或许微不足道,但当一束光汇聚另一束光,一束光便成为一团光,驱散黑暗、照亮前路。

世上从来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抗“疫”一线,我们听到了太多坚守“战位”的故事。

大年初三上午8点半,妇产科副主任陈滢正在陪家人吃饭。手机上弹出一条消息:“一名孕妇在感染病区需要会诊……”没有片刻犹豫,她立即起身,准备奔赴感染区。4岁半的女儿追到门口,嚷嚷着:“妈妈不要出去,外面有病毒”。陈滢告诉女儿,妈妈就是出门打败那些怪兽的。

实验室病毒肆虐,感染风险极高。技师董玉梅一次次深入实验室,对临床重症患者进行样本采集和检测,为治疗提供了详细准确的病原学诊断。

医护人员陈骊红着眼眶,给同在战位的爱人转发了微视频《我是武汉》。“樱花已绽放,让我们干了这碗热干面。一起战,一起赢!”此刻,她的家人分散在4个地方:孩子在随州,公婆在武汉居家隔离,爱人也战斗在抗疫一线。

“我相信,咱们共举薪火,就一定能把这座英雄的城市重新点亮”。这句歌词唱出了所有人的“心声”。

我们的样子,就是军医该有的样子

入夜,“宅家”的人们已经进入梦乡,而医护人员还在和病魔“赛跑”。

1月21日当晚, 中部战区总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邬明和护士长刘孟丽,带领38名医护人员,火线支援武汉市肺科医院。

肺科医院的形势不容乐观,被感染的风险无处不在。就在前几天,肺科医院发热门诊护士长确诊了新冠肺炎。

60多天来,护士长刘孟丽和战友,一直坚守在这家传染病专科医院,没有回过一次家。

配合医生实施插管,做器官开放性手术,帮患者吸痰……53岁的刘孟丽总是冲在前面。

“俯卧位通气”是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病情的有效手段。一次紧急情况,瘦削单薄的刘孟丽,咬着牙帮助一位近100公斤重的患者翻身扣背……

在经历过的“生死救援”中,让邬明最揪心的就是那一次——他刚走进病房,一名新收治患者的心跳呼吸,就要停止了。他来不及戴正压头套,为患者按压心脏,插管上呼吸机……终于,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共产党员、军医,无论哪个身份,在这危急时刻,我们都没理由退半步。”邬明的话深刻地影响着周围的医护人员。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