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复兴号铸就钢筋铁骨

2020-09-27 20:10:38 作者: 为复兴号铸就

人物速写

高速动车组车体采用的是和飞机相同的轻但坚固的铝合金材料。而他,就是时速350公里“复兴号”高速动车组铝合金车体加工的“金刚钻”,长期投身岗位创新攻关,解决多项生产疑难问题。

他又是多种车型“首件”试制验证的“试飞员”,凭借高超的操作技能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探索出优质高效的批量生产工艺。

他就是2020年“河北工匠年度人物”、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铝合金厂高级技师尹超,新时代高铁工人的优秀代表。

一副黑框眼镜,一头利落短发,一米八七的身高……初见尹超,若不是恰好穿着浅蓝色工作装,拿着机械维修工具,一身儒雅之气的他,实在无法将之与身怀多项绝活的技术工人联系到一起。“尹哥不但自己技术高超,还将自己的本领都教给了我们。”尹超的工友王清华告诉记者,他和尹超不仅是一个班组的好哥们,还是大学同学,在尹超的指导下,他已获得了唐山市技术能手称号。

“可能我的性格比较较真,因为凡是我做的事,不做到最好,不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我是不会满意的。”尹超说。

尹超调试车辆加工设备

赶上高铁发展机遇的“幸运儿”

尹超1984年出生在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父亲跟技术打了一辈子交道,在那个年代是个有名的能工巧匠。从小尹超就把父亲当作自己的偶像和目标。2003年高考前,尹超由于一点意外摔折了胳膊,坚持参加高考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在父亲的建议下,尹超选择了一所高职院校,就读数控专业。大学期间,每到假期,他就跑去父亲单位“当小工”,跟老师傅们当学徒,经过这样的历练,大专毕业时,尹超已经对机加工有了一定的基础,从识图到工艺路线安排也有了很大进步。

2006年,22岁的尹超大学毕业进入中车唐山公司从事铝合金车体加工工作,正赶上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研制时速350公里高速动车组的起步阶段,他觉得自己是一个赶上高铁发展机遇的“幸运儿”。

尹超对照图纸检查产品紧密度

当时,公司指派了一批有技术有经验的师傅去德国学习最新技术,虽然尹超作为新进厂员工没能去国外学习,但师傅们回国后,尹超他们就是第一批学员。

尹超十分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那时他的习惯是随身带着笔记本,师傅审图纸,他就跟在旁边一起看;师傅安排工艺路线,他就在脑海里一起勾画;师傅编程序,他在后面眼看、手记;师傅操作机床,他跟着学习规范的操作方法……期间遇到不懂的,或是心得,他都记在笔记本上。短短几个月时间,就记满了三大本笔记。数控加工行业是一个要求综合素质很高的工种,识图、工艺、编程、操作,任何一项本领落下都不可能达到一定的水平,从2006年到2010年,尹超用了4年的时间去学习沉淀,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学习和工作实践,尹超积累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战经验,再加上大环境催人奋进,尹超很快成为独当一面的操作工。

回忆起那段时光,尹超说:“每天都面对新问题,每天都学习新知识,虽然经常加班加点,但干劲十足,总想早早赶到车间上手调试操作设备。”

尹超所在的班组负责铝合金车体的底架前端和端墙的加工,属于核心工序,负责加工部位是车体上最重要的部位,容不得一点差错,自2010年以后,尹超便扛起了这面大旗,至今为止,他主导或参加了多个生产项目,包括时速350公里“和谐号”CRH380B高速动车组、石家庄地铁、福州地铁等,担负了工位大部分的工艺制定、工装制作、数控程序编制工作。其中,他总结出来的高速低扭加工,薄板加工,深孔加工解决了现有生产中的关键难题,屡次获得公司的创新奖项。他的创新成果既保证了产品精度,又创造了经济效益,得到了广泛的推广。

铝合金车体数控加工的“金刚钻”

谈起操作创新,已经成为铝合金厂预制加工班班长的尹超有着自己的人生信条。他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我就是要成为铝合金车体数控加工的“金刚钻”,不断地创新工艺,解决那些生产难题。

加工跟焊接不同,是一个“去料”的环节,失误既意味着工件报废,这就不仅要求操作者水平高,还要胆大心细,有责任有担当,有很多的工程更改和难加工件,尹超都主动包揽,有时有的大型工件需要临时增加部位加工,这种工件不仅造价高,而且所有工序都已完成,只等增加部位的加工,一旦出错满盘皆输,每当这时,尹超总是能顶住巨大的压力,主动请缨,再艰巨的任务都能圆满完成。

尹超测量车体信息

让尹超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操作创新,就是时速350公里“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端底架加工难度大的问题。由于端底架被加工部位容易发生变形,基准线“找正”的位置特殊,又进一步加大了操作难度,操作人员必须进入加工区域二次人工“找正”,危险系数高,为了确保安全,只能让机床停车待机,严重影响工作效率。

尹超发现这一生产瓶颈后,便提出了想用自动测量来代替人工找正的方法,但遭到了不少人的反对,因为当时的加工方法已经成熟,而且工件属于大型工件,加工容不得出错。面对大家的质疑,尹超迎难而上,带领班组工友着手展开攻关。他从工件基准线“找正”的原理、基准值设定入手,摸索比对数控机床测量系统的参数设置规律。经过连续十多天一次又一次的试验和失败,最终创新地使用自动测量基准代替手工“找正”的方法,攻克了这个生产难题。

尹超提出的新操作法,不仅确保了加工“找正”的精度,而且使单个工件“找正”耗时由原来的40分钟缩短到5分钟以内,工作效率整整提高了8倍。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