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文徵明《行草游天平山诗》,南京博物院藏
展厅现场,明 文徵明《游虎山桥图》此外,“山水胜景”单元中,张宏描绘的天平山、明张滔描绘的《石湖图》,明钱贡的《虞山图》、明陆士仁、文从昌描绘的《陆龟蒙祠图》等皆值得观看。
明 张滔《石湖图》,南京博物院藏
明 钱贡《虞山图》,南京博物院藏
明 宋懋晋《天平图》,南京博物院藏吴地画家笔下的园林意境
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苏州园林闻名天下。作为文人家居栖息之处,园林往往成为主人品格志向的外化。明清时期,无论是造园还是园林题材画,呈现出五彩缤纷的的发展姿态。这一时期是苏州造园艺术的巅峰,沈周的《东庄图》可视为明清园林画之魂,它影响了后续文人画家们加入到或参与园林设计、或绘出园林意境的行列之中。
第二单元“城市山林”则以沈周的《东庄图》为核心,四周围绕以苏州四大园林(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的清代景观,呈现吴门影响下明清园林的发展之路。
明 沈周《东庄图》,南京博物院藏
明 沈周《东庄图》,南京博物院藏东庄是沈周之友吴宽的农庄园林,是明代最富有名望的园林之一,位于苏州古城东侧,在今苏州大学本部校园之内。东庄一带曾是五代时钱元僚之子钱文奉的东墅,元末废为城内的村舍田畴。到了明代,吴孟融(吴宽父)重回这里开创庄园,前后经过了吴孟融、吴宽与吴宣(吴宽之弟)、吴奕(吴宣之子)三代人的持续增修,才逐渐完成。东庄园景构建的持续递增过程,也被清晰的反映在文人的图绘与诗咏之中。
沈周的《东庄图》为其应吴宽所请,描绘其家东庄景色而作。原作24帧,现存21帧,依次顺序为:东城、菱豪、西溪、南港、北港、稻畦、果林、振衣岗、鹤洞、艇子浜、麦山、竹田、折桂桥、续古堂、拙修庵、耕息轩、曲池、朱樱径、桑州、全真馆、知乐亭,流传散失3帧为:桃花池、瓜圃和桂坞。他的《东庄图》让后世再睹东庄全貌,准确地把握着东庄园林中的特色,将幽静淡雅而俊逸灵动的园林精髓含蓄而有力地表达了出来。
展厅现场,沈周《东庄图》在《东庄图》对面的则是清代大家王翚的《沧浪亭图》。苏州名园沧浪亭始建于五代,在苏州现存园林中时间最早。北宋庆历五年(1045),苏舜卿流落苏州,将其修葺一新,题名“沧浪亭”。南宋时园属抗金名将韩世忠,元代改为僧舍,成为寺庙园林,不再属于私家。
清 王翚《沧浪亭图》
展厅现场,乾隆书写的榜书
展厅外布置的竹子
展览将展至12月27日。
沧浪亭今景王翚的《沧浪亭图》是一幅横长手卷,绘于康熙三十九年(1700),是应宋荦所请而作,是一幅典型的园林实景图,反映了清初重修后的面貌。该手卷卷左有宋荦的《重修沧浪亭》跋文和道光七年(1827)梁章钜的题诗。园中的点睛之景是沧浪亭,题额乃文徵明所书,建在土山之巅。亭子不大,但位置最高,取景最佳,在亭中不但可以临眺附近的溪水,还能远望苏州西南的天平、灵岩诸山,恰合苏舜卿的名句“近水远山皆有情”。同时,在边上,观众也能看到清代画家王锡辰和陈敏笔下的沧浪亭,前者取自全景,用笔简洁温润;而后者以绢本设色,着重描写了园林中的复廊、花墙、门厅等。
狮子林始建于元代至正二年(1342年),位于苏州城内东北部,园内石峰林立,建筑分布错落有致。在展厅中,清代画家汪鋆笔下的狮子林出自其《江浙纪游图》册页,即具有写实性,而对于太湖石的描绘也体现了艺术家心中的意向。汪鋆册页中的另一开作品是《拙政园图》,略带俯视的视角,用笔工整细腻、风格秀美。
清 汪鋆,《狮子林图》南京博物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