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门吾景”特展,呈现明清吴地画家笔下山水与园林

2020-09-29 08:47:51 作者: “吴门吾景”

吴中好风景,风景无朝暮。明代中期吴门画派兴起,吴中地方名胜成为了越来越多文人墨客的笔下风景,于是,一大批名家名作流传至今。澎湃新闻获悉,9月28日,“吴门吾景——明清吴中山水胜景”特展在苏州吴中博物馆开幕,展出包括沈周《东庄图》、文徵明《行草游天平山诗》等吴门四家作品以及受其影响的其他画派作品。这是吴中博物馆在6月开馆后的第一个特展。

在中国的绘画史上,自然是永恒的主题。以江南山水为表现题材的绘画,对于文人画传统风格和趣味的确立,具有重要的意义。明清时期,吴中地区经济社会臻于繁盛,文人墨客蜂拥云集,风流雅尚,郁郁乎文,成为全国性的文化中心。吴门文人们“以图纪游”,凭一支支妙笔将吴地山水城林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貌定格为一幅幅瑰丽画卷,流传至今。

据展览策展人、南京博物院艺术研究所副所长万新华介绍,展览“吴门吾景——明清吴中山水胜景”包含吴门画派以及受吴门画派影响的其他派系(如虞山派、海上画派等)文人画家们的精妙之作,同时还涵盖乾隆南巡至吴中时,品评吴中风景而留下的题额、撰联等作品。其中,重点展品包括沈周的《东庄图》、文徵明的《行草游天平山诗》等。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的多媒体屏幕呈现当下的园林景致吴中博物馆馆长陈曾路表示,这次的展览借到了南博馆藏书画中关于吴门的最好的一批作品,同时,为了让观众与几百年前的画家们有共鸣,在布置展陈时,部分展品旁还用多媒体的形式展示着所画风景现如今的样貌,给予观众做对比。

澎湃新闻了解到,展览共分为“山水胜景”“城市山林”“吴中叠韵”三个单元。在展厅门口,策展方呈现了精心移栽了竹子,展厅内亦有园林式的花窗与碎石小路,茂林修竹、曲径通幽,给观众营造了一种游荡于山水胜境、城市山林之感。

吴地画家笔下的山林景致

“吴门画派”画吴门,虎丘、枫桥、天平山……那是苏州人生活过的痕迹,那是属于吴地的美好景色。第一单元“山水胜景”是希望营造出观众伴随文人画家们的脚步,自城内出发,由近郊区至远郊,由远郊至三县,借由一幅幅书画的展开一览苏州府大境风采。

图:

记者了解到,该单元分为附邑揽胜和吴景远波两个部分,分别对应苏州府的两座附郭(长洲县、吴县)及明代所恢复的三县(昆山、吴江、常熟)所辖景观。(一进入展厅,在形式设计上需营造出置身于山水之境的动态景观。)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明 佚名《万年桥图》(局部)

“吴中好风景,八月如三月。 水荇叶仍香,木莲花未歇。 海天微雨散,江郭纤埃灭。暑退衣服干,潮生船舫活。 两衙渐多暇,亭午初无热。 骑吏语使君,正是游时节。”进入展厅,策展方便以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为展览拉开序幕。随后,观众可以看到明代佚名画家绘制的《万年桥图》,呈现苏州城区西部的繁华景象。边上的展柜里则是三张由明代画家孙枝、张宏和刘原起以各自视角描绘的虎丘山。

虎丘山位于苏州城西北大约7公里处,是明代吴门画家喜欢表现的重要题材之一。其中,画家孙枝主要活动于嘉靖、万历年间,其画法出自文徵明,而展出的《虎丘山图》风格秀整,石树葱秀。张宏的《虎丘山图》则带有写实的性质,其笔法古拙,墨法湿润。而刘原起描绘的则是雪中景致,以淡墨晕染天空,留白作雪。

明 孙枝《虎丘山图》

明 张宏《虎丘山图》,南京博物院藏在这一单元内,最值得观看的无疑是文徵明的作品。文徵明更是吴门画派中“以图纪游”的代表人物之一。观众可以在此单元看到其绘画作品《游虎山桥图》和书法作品《游天池诗卷》、《行草游天平山诗》。

沈周曾言:“山水之胜,得之目,寓诸心,而行于笔墨之间者,无非兴而已矣。”他趁兴而游,归而作画,绘制了不少纪游山水画。而他的学生文徵明同样延续且践行着这种文人好尚,将山水游历化为笔端毫末,创作了诸多山水纪游书画。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吴中景致,多绘于文徵明60岁之后。文徵明晚年仕途与心境的转变,使得其多选择石湖、天平山、支硎山、虎山桥等吴中名胜,且这些景致又多与文人隐居相关。

在文徵明描绘的景致中,天平山位于苏州府西二十里,因山顶平正如刀削而得名。唐代称之为白云山,又因为范仲淹高祖葬于山之东坞,俗称范坟山。天平山景致有“三绝”:其一为清泉,源于天平山腰有白云亭;其二为奇石,源于山中奇峰高耸,怪石林立;其三为红枫。暮秋时节,登天平赏红枫为吴中时尚。文徵明与友人祝允明、唐寅曾多次登临天平山,之后便挥毫成章,天平山的旖旎风光成为了文徵明的创作之源。嘉靖二十三年(1544),文徵明同友人共登天平山,在山腰白云亭取水,兴之所至,吟咏作诗,次第得诗四首。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过八旬的文徵明将此四首诗文以行草书书写成章,即成本作。而绘画作品《游虎山桥图》则描绘的是虎山桥位于光福古镇区北端,横跨于虎山和龟山(塔山)之间,可惜的是,当下仅存遗址。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