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万张老照片“唤醒”城市记忆

2020-10-09 09:41:30 作者: 20万张老照

老照片是时光的记录者,每一张老照片背后都有一段光阴的故事。在青岛,有这样一位收藏达人,他偏爱老照片,为了收藏,他翻过废品站、求过陌生人,如今,他收藏的老照片已有20多万张。他就是逄淑才,青岛一家公司的普通职员,亦是一位老照片收藏爱好者。在他眼里,老照片是记录历史的一种重要方式,透过一张张黑白照片,那些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时刻被清晰地记录下来,成为人们了解城市、了解历史的重要史料。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翻开“青岛时光相册”,赴一场穿越之旅,找寻记忆深处的老青岛“团圆”味道。

22年收藏20多万张老照片

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逄淑才有一个别人眼中“高大上”的爱好,就是专门收藏老照片。从10岁开始,他就在父亲的影响下对摄影有了一些兴趣。年轻时他到百货公司实习,被分到了相机专柜,跟老师傅学习用放大机放印照片,同时也开始买各种摄影书籍学习摄影知识,也接触到了很多好照片。1998年,他开始有意识地收集照片和底片,当时主要是去废品站翻找,后来熟了,就直接跟废品站的师傅说,来了底片和照片就给他留着。再后来,他就三天两头跑文化市场,收到的照片和底片越来越多,越来越杂,有8×10的大画幅底片,也有很久以前的玻璃底版,都是现在少见的。现在,他手上收集的老照片有20多万张,包括岛城近现代百余年来的家庭照片、社会活动、红白喜事、民俗照片、文物照片、节庆活动等,还有很多青岛风景老照片,他都一一分门别类收藏起来,放在干燥箱里。

老照片里再忆“团圆”时刻

时光流淌,翻看着老照片,这些影像都承载着无数青岛人的光辉岁月,那份独家记忆,会带你重温那个时代的美好。

“看,这些老照片都是上世纪80年代,青岛食品厂工人在做月饼时的情景,当时条件有限,都是纯手工制作,没有机器,工人用的还是榼子,想做个什么图案,就用不同形状的榼子。工人身后堆得像小山一样的是面粉,那会供应量很大。”逄淑才说,在他的记忆中,上世纪80年代的月饼是每个孩子心中甜蜜的记忆。“当时都是凭票供应,每到中秋节前,单位会发供应票,大家可以到粮油店或者食品厂去提月饼,那会可没有像现在月饼这么多馅,主要还是青红丝、五仁、巧克力等,大家还是非常喜欢这些老味道的。”逄淑才说,大家买月饼时,粮油店店员一般会用油纸把月饼包起来,再用麻绳捆上,每包月饼上还要塞一张红纸,标记着月饼的生产厂家或品牌。“当时,每当看到大人们提溜着几包月饼回家,孩子们都非常兴奋,当时的条件跟现在没法比,孩子们都非常期盼着过中秋节,因为只有过节才可以吃到香甜的月饼,那会一个月饼可不是一个人吃,要好几个孩子分,每人能吃到一半的一半就很不错了。”

小小的月饼和一桌团圆饭里,饱含着一家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浓浓的亲情。记者在逄淑才收藏的老照片里看到,上世纪80年代青岛人的团圆饭也比较注重仪式感。宽裕点的家庭,螃蟹、虾、蛤蜊等海鲜基本过节都会上桌,条件稍微差点的家庭,炒鸡蛋、蔬菜、凉拌海蜇、皮蛋等基本就是一个家庭的节日餐。

在一张老照片里,记者还看到了青岛人家庭聚会畅饮女士香槟的场景。女士香槟对于老青岛人来说也是一种难忘的记忆。

在逄淑才收藏的一张上世纪80年代末的老照片中可以看到,家庭聚会,几位女士穿着时尚的服饰,举杯畅饮女士香槟,桌上的饭菜有螃蟹、蛤蜊、糖醋里脊等,看起来比较丰盛。照片上,每人手中都有一个大玻璃杯,里面装满香槟,可见当时青岛人对“女士香槟”的青睐。

当时,女士香槟用车运到青岛,离到站还有几个小时,经销商的队伍早已排到几里以外。在汽酒盛行的那个年代,女士香槟可谓是一枝独秀。那时女士香槟批发价0.96元一瓶,零售1.1元。逢年过节或平时招待客人时,女士香槟成为最时尚的饮品。那种带点水蜜桃味的女士香槟,那个熟悉的味道在无数老青岛的心中记忆犹新、始终萦绕舌尖。

最老照片是清末蛋白照片

记者了解到,逄淑才收藏的最早一张照片应该是清末时的蛋白照片,就是将蛋清和感光材料混合在一起再涂抹在纸基上,感光后印出来,这种感光材料感光度非常低,颗粒非常细腻。还有一组是上世纪20-30年代翻拍的清末民初的年画、年历等,也有很高的参考价值。逄淑才收藏的老照片,有关于老青岛的风光、建筑照片,有各个单位组织活动的照片,也有不少表现各个单位团体职工风貌的照片,照片中的单位大部分现在已经变了模样,但是照片中的人却应该有着深刻的回忆。

对于逄淑才来讲,收藏的每一张老照片都是可遇不可求的,照片背后的故事更是珍贵。“收藏的照片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觉得这已经不仅仅是一张张老照片,更是一本记录青岛历史的相册,这种珍稀的影像传达给我的信息是非常震撼的,我会坚持收藏下去。”逄淑才说。

本版撰稿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李彦宏 图片均由逄淑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