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硕士回乡“务农”,真屈才了吗?

2020-10-09 20:03:38 作者: 985硕士回

985大学硕士,毕业后会选择什么工作?四川小伙刘沈厅的选择出乎不少人意料。前两年他回到家乡四川眉山,种起了猕猴桃和晚熟柑橘。几经磨砺,如今年销售收入已达百万元以上。“硕士务农”的新闻,也引发热议。

硕士毕业当农民,真屈才了吗?此前“海归硕士务农”的消息,也一度被视为反面教材,“读书读傻了”“浪费资源”等说法不绝于耳。可仔细想来,名校学霸和职业农民的角色并不冲突。这些年中国农村变了模样,农民也不再只是“面朝黄土背朝天”,而是需要掌握专业、全面以及紧跟时代的技能。比如搞养殖、种植,不仅要善于利用新技术,同时也要掌握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手段,打得响品牌、搞得起产业。一言以蔽之,“新农人”真不是那么好当的。

“农虽旧业,其命维新。”眼下,广大乡村有两个颇具反差的现实。一方面,机械化农业、绿色农业、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乡村发展蒸蒸日上。另一方面,乡村人才短缺比较严重,人员学历、职称、能力等跟不上发展需求。而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不仅有知识、有朝气,更敢想敢干,选择回乡创业不仅值得点赞,更大有可为。就拿刘沈厅来说,他不仅用做科研的精神和态度去种地,同时又积极将自己的成功经验分享给家乡人,用双手改变自己和身边人的命运。从“新农人”到“兴农人”,农民这份职业带来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浇灌着丰饶的土地,也浇灌着青春与梦想。

再进一步看,一直以来,名校毕业生的职业选择,每每都能引发热议。前有北大才子卖肉遭群嘲,后有清北生应聘街道办被质疑,似乎只有那些看上去光鲜亮丽的职业,才能匹配社会对名校生的期待。可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适合不适合之别。怀揣一股热情,踏踏实实做自己喜欢的事,任何时候都值得肯定。那些僵化的“择业观”“成功观”,以及功利的“社会期待”,终会被一个又一个鲜活的奋斗案例击破。

这个国庆假期,影片《一点就到家》收获了不少好评。三个年轻人从大城市回到乡村创业的故事,让很多人颇为触动。从电影到现实,刘沈厅们的经历,在让当代年轻人看到更多人生选择的同时,也又一次传递出一个真谛:行行出状元、人人能成才。这是时代的馈赠,也是时代的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