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也会选错?三次重大抉择,留下三个遗憾,还有一个人生秘诀

2020-09-07 20:35:02 作者: 诸葛亮也会选

所有人的一生都会充斥着各种各样的选择,在重大的抉择面前,凡人总是难免踌躇再三。

在《三国演义》中,即便是诸葛亮这样“闪闪放光”的人物,也同样和所有人一样,面临无法逃避的重大抉择,而在选择之后,也同样有着不可言说的遗憾。

大家都知道,诸葛亮第一个重要的选择就是辅佐刘备,三分天下。

“三顾茅庐”的故事无需赘述,作为一个资质出众的“员工”来说,诸葛亮自然是众多大“企业”追逐的目标。

在行业头部企业“曹操集团”、传统家族企业“孙氏集团”以及正统初创团队“刘氏皇家军”之中,诸葛亮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刘备,可见其对自己能力的自信和对于“正统”的执着。

虽然嘴里一直喊着: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不过当机会真正来临的时候,身体却是诚实的,摇了摇扇子,就直接入职创业去了。

当然,有选择就会有遗憾。

“开弓没有回头箭”,诸葛亮即将离开隆中之时,不忘嘱咐弟弟要好好管理祖传田地,说道:“待我功成之日, 即当归隐”。

可惜,“一入官门深似海”,一旦走出第一步,就必将身不由己,想要再次归隐田园,惬意人生,又谈何容易啊。

六出祁山,是诸葛亮雄心壮志的表现。

董事长刘备先走一步,临终托孤之后,时任蜀国CEO的诸葛亮开始掌握起公司的命运。

这时,诸葛亮再次做出了抉择,他没有选择偏安一隅,而是选择了放手一搏,希望让汉室再兴。

于是,在蜀国人才不多,资金不足的状况下,诸葛亮依旧执着地开始了北伐事业,可没成想,这漫漫北伐路,屡战屡败,又屡败屡战,七年间六出祁山,最后他也积劳成疾,油尽灯枯,星落五丈原。

同样,有选择就会有遗憾。

“不成功,便成仁”。如果选择偏安一隅,或许蜀国还可以“闷声大发财”,诸葛亮也能落个力保江山不失的好名声。

但是六出祁山之举,无疑让诸葛亮赌上了一世的英名。

也导致了后人也有评价他说:六出祁山无寸土,孔明一生枉用兵。

之前提到诸葛亮六出祁山的北伐大业,当CEO诸葛亮在前方英勇奋战之时,挂名董事长刘禅却在后方“使绊子”。

尽管前三次北伐,均以失败告终。但事不过三,第四次北伐,蜀国终于迎来了难得的转机,一度大获全胜士气高涨,“曹操军团”被打得丢盔弃甲,但就在距离成功咫尺之遥之际,却接到了刘禅班师回朝的诏令。

听还是不听,乘胜追击还是班师回朝,诸葛亮再次陷入两难的选择。

如果往好处想:进则是对自己和手下的将士负责,退则是对领导的尊重;

但是同样会带来坏处:进则是对领导的不忠,退则是对将士的不义;

要不还是丢筛子决定吧?

当然,《三国演义》里,为了维护诸葛亮恪守臣道的“人设”,最终还是让他选择了主动放弃这千载难逢的建功良机。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诸葛亮虽然渴望千秋功名,但同样不允许名节有任何瑕疵。北伐败了可以再战,“人设垮了”就再也立不起来了

自然,有选择又要有遗憾。

成功的机会稍纵即逝,一旦失去就很难再次回来。

聪明的敌人是不会在再犯同样的错误的,直到临了,诸葛亮也没找到可以再次“翻盘”的机会。

最后只能落得一个“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悲伤结局。

在重大抉择面前,很难存在完美的选项,每一种选择都可能通向不同的可能性,诸葛亮的每一次选择,构成了他的人生的轨迹,也成就了他理想的人格,是其智慧的表现。

对于每个普通人来说,同样是如此。

无论是选择专业,选择工作,选择女朋友,选择买房还是买股票;

不能总是想着每一次选择会不会因为这棵树而放弃一片森林,而是要知道,就算我们变成了世界首富,我们也永远无法去拥有一整片森林。

当然,还有人认为最理想的情况是:所有的选择都能靠自己的理性去计算出成本和收益。

但遗憾的是,重大的人生选择基本都无法通过我们所谓的理性精确计算出来。

因为没有人知道这个职业五年后年收入是否还和现在一样诱人;

也没人能预计你在进到大学后,能和这个看似前程似锦的专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更不可能有人可以通过精确计算来预测未来婚姻中的柴米油盐。

在这种不确定性过高的大型选择面前,人本身的内在动机,情感和态度,才是结果的决定性因素。

所以,不妨选你心里喜欢的,然后静待花开。

诸葛亮又何尝不是如此,选了刘备、选了北伐、选了撤退,相信他这么有智慧的人,一定也是遵从了内心的喜好,毕竟港剧告诉过我们:做人呢,最重要就是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