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兵为中军,步兵分两翼——两宋间的反骑兵战法的个人分析

2020-08-05 17:44:25 作者: 骑兵为中军,

在两宋之际的宋金战场上,诸多宋军将领一反常用的步兵居中,骑兵分为两翼的布阵选择,采取了骑兵为中军,步兵分两翼的作战方法。此处以名将岳飞为例:

方郾城再捷,飞谓云曰:‘贼屡败,必还攻颍昌,汝宜速援王贵。’既而兀术果至,贵将游奕、云将背嵬战于城西。云以骑兵八百挺前决战,步军张左右翼继之,杀兀术婿夏金吾、副统军粘罕孛堇,兀术遁去。

——《宋史·卷三六五》

关于这种一反传统的布阵是遵循了何种的原则,引用嫖相的话来说:“历史上没有脱离军事技术和军事装备的阵型,也没有能脱离军事技术和军事装备所形成的具体战术的阵型。阵型从来都是战术的附属产物,而不是反过来。先有装备,然后有技术,之后有战术,然后才是阵型。”

两宋在历史上也是一个重甲与铁骑称雄的时代。

这种宋军的布阵,以具装骑兵为核心加大量重骑兵(马匹未披甲),作为军阵的中军,两翼为数量最多的身披铁甲的重步兵,重步兵为强弩、长枪、长刀重斧混编的部队。

金军在辽东时多用骑兵,作战主力称为硬军,硬军多为重骑兵。两翼的硬军,其战马的“马甲亦甚轻”,宋军称为拐子马;中央的硬军多为铁甲完备的具装骑兵,宋军称为铁浮屠。从辽东一隅扩张到据有东北到跨越燕山南北及河北、河东等地后,金军有渤海、奚人和汉人补充步兵部队。这时金军便多以步兵居中,骑兵分两翼的传统布阵方式。

由于金军多在河北以签军的方式,强拉汉人壮丁参军,故而签军为主的步兵部队存在训练不足且士气低落的严重问题。金军必要时会让部分硬军下马,作为重步兵维持步兵阵线,且硬军下马作战的记载并不鲜见。此处引用两则:

《金史·完颜挞懒传》:遣挞懒与阿里刮将兵二千往拒之……闻宋兵十万且至,会宗望益兵四千,合击,大败之。其卒二千,阵而立,驰之不动,即麾军去马击之,尽殪,擒其将石瑱而还。

习尼列与移刺补、奥屯撒屋出、崔尹、仆根撒屈出以兵五千沿壕为状,余兵皆舍马步战,击其前行骑士,走之。于是,行马以前冲以长枪,行马以后射以劲弓。良辅兵稍挫,习尼列乘胜麾兵,撤其行马,破其七阵。(此处是:金军先下马步战,赶走宋军骑兵,然后金军用长枪阵突破宋军拒马,后用强弓扩大战果。)

以宋军和金军的这两种布阵方法为例,对其战法进行可能性分析。由于不涉及具体布阵中兵力的具体布置,这种分析方法是很粗糙的。

以岳将军为例。岳飞沿袭河北反骑兵的经验,用骑兵居中,步兵分两翼布置。关键在于减少具装骑兵对宋军步兵的威胁,用田忌赛马的方式赢得胜利。

用宋军具装骑兵居中,对金军的签军步兵造成威胁,金军便会从两翼的硬军抽一部分下马做重步兵,维持中间的步兵阵线。同时留下一部分具装骑兵,与宋军具装骑兵对冲,减缓宋军具装骑兵的速度,以保护金军步兵阵线。宋军具装骑兵冲击与否,金军都要从两翼抽兵放在中间,等待战锤是否会落下。

同时,金军试图集中大队具装骑兵冲击宋军两翼时,中间的宋军具装骑兵可以从最短的路径冲击两翼冲锋的金军具装骑兵的侧翼,来阻止金军对宋军两翼的冲锋。

而对两翼宋军重步兵而言,小规模具装骑兵后面带着大队马甲甚轻和没有马甲的重骑兵冲锋,比一个大队的具装骑兵扑来要好太多,前者更容易被重弩所伤而减缓速度,随后被长矛阻止而失去速度,再被两侧围上的重斧和长刀所劈倒。所以最终岳飞用两翼重步兵击败少量铁浮屠和大队拐子马,中间的宋军具装骑兵冲击下马硬军和签军步兵阵线,在宋军两翼步兵的合围下,金军中间步兵阵线溃退。

当然这是我对岳飞的骑兵居中,步兵分两翼的战法的具体分析。由于阵法并不是静态的,需要留有预备队,而预备队是投入局部战场获得局部兵力优势,以获得打开陷入焦灼战局的重要方法。

对于预备队以步兵为主,是放在左翼还是右翼投入,还是放于中军,在骑兵冲击后作为后援扩大战果,这要看战局的变化。

对于预备队以骑兵为主,是放在两翼还是中军,或是迂回包抄敌军,也都要看战局的变化。

再加上军阵中具体兵力的布置,以上的分析还是省去很多因素,较为粗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