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陵之变曹爽没有绝对优势,曹魏四大军事集团或只有他支持曹爽

2020-07-31 14:31:37 作者: 高平陵之变曹

三国时期曹魏的政权是断在了曹爽手里的,在司马懿占据洛阳,自己尚有一战之力时,直接投降了,说他是弱智也好,说他是抱着侥幸心理也好,个人在史料中,了解到的曹爽是一个想保曹氏江上,却无辅国之才,加上胆小怕死,让曹魏白白浪费了可以稳定曹魏政权的10年时间。

曹操打天下时是依靠宗室和士族两大支柱,不得不说曹操时代诸夏侯曹那是真的给力,能够为曹操冲锋陷阵,到了曹丕时期,为了称帝其不得不拉拢士族,给士族好处,也就有了九品中正制,而每个朝代立国之初,都会杜绝前朝的弊端,曹丕还是蛮果断的,诏令禁外戚宦官干政,杜绝了宦官外戚之祸,加之打压宗室,避免重蹈汉景帝时的七王之乱,但问题是打压过甚,也是让曹魏成了一个短命王朝。

到了明帝时期,虽然大体上还是保持了打压宗室的政策,不过魏明帝作为一位明君,还是对宗室实行了相对宽和的政策的,当时曹植是上书直言曹魏宗室政策过于严苛,所以曹叡在位时期,两次下诏都能看出他多少是在给宗室解套,太和五年曹叡下诏,朕惟不见诸王十有二载,悠悠之怀,能不兴思!其令诸王及宗室公侯各将適子一人朝。要知道曹丕时期对宗室极其严苛,宗室只能在封地带着,不能进京,在封地也没有治权和兵权,还要受到监视,曹叡多少是开启缓和帝王和宗室冰冻般的关系。

太和六年再次下诏,古之帝王,封建诸侯,所以籓屏王室也。诗不云乎,'怀德维宁,宗子维城'。秦、汉继周,或强或弱,俱失厥中。大魏创业,诸王开国,随时之宜,未有定制,非所以永为后法也。其改封诸侯王,皆以郡为国。

这也能看出曹叡在位时期是想要建立一个宗室既不强有不弱的宗室体系的,就是老天没有给他时间,他在位12年,前期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集中皇权这件事上,毕竟要对付四位辅政大臣,导致后面没有足够的时间处理好宗室和士族之间的平衡,更不巧的又给后世留了一个幼主继位,天下生变的局面。

本来曹叡在病重期间,原本留给齐王曹芳的辅政大臣是,大将军曹宇,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因为刘放、孙资的劝谏才改了诏命,从这原定的辅政班底也可以看出来,曹叡多少是想改正曹丕过于打压宗室这个问题的,而且个人感觉曹叡最终也是向刘放、孙资妥协了的,《汉晋春秋》记载,当时刘放、孙资为了防止曹叡改变主意,是让曹叡写诏书的,放曰:「宜为手诏。」帝曰:「我困笃,不能。」放即上床,执帝手强作之,遂赍出,大言曰:「有诏免燕王宇等官,不得停省中。」於是宇、肇、献、朗相与泣而归第。刘放、孙资强行让曹叡写了诏书,绝非忠臣应该干的事情。

相比之下,曹爽还算是曹叡比较放心的托付之臣,两人从关系就比较好,《三国志.魏书诸夏侯曹传》少以宗室谨重,明帝在东宫,甚亲爱之。在曹叡还是太子的时候,曹爽就得到其器重,在三国志和晋书的记载中,都相同的塑造了,一个祸国殃民,惹得人神共愤的曹爽,一个忧国忧民,处处忍让为国家着想的司马懿,这是多么的嘲讽啊!陈寿在写三国志的时候有两个原则,那就是以曹魏为正统,也好说司马家的好话,综合之下,司马氏篡权,就必须有一个奸臣,那就只能是曹爽了。

我是对历史上刻画得那么忠君爱国的司马懿是很反感的,你可以做权臣,可以学霍光,江山还是刘家的,可是司马懿呢?在发动高平陵之变,掌控权柄的第二年,南下平定了王凌的叛乱,收其余党,皆夷三族,并杀彪。悉录魏诸王公置于鄴,命有司监察,不得交关。你杀曹彪可以理解,虽说他不是主动参加反叛的,但是其他曹氏宗亲发啥错了?你这变相的囚禁曹氏宗亲,这不就是赤裸裸的夺人家江山吗?这和之前刻画的忧国忧民那个忠臣人设差了好多啊。

而曹爽呢?虽然志大才疏,也可能的确是有些荒淫享乐,肆意而为了,但是他在掌权的10年间,可以看到他一直在扶持宗室以及支持宗室的力量,来对抗日益强大的士族,所以我才说曹魏白白浪费了10年的时间,那是曹魏最后能够保住政权的机会,但是老天不帮忙啊,曹爽没有大才,最终只能落败。

曹爽辅政之初还是有些手段的,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削弱司马懿的权利,丁谧画策,使爽白天子,发诏转宣王为太傅,外以名号尊之,内欲令尚书奏事,先来由己,得制其轻重也。也就会是把司马懿养起来,只给高官削弱实权,之后,曹爽开始了让宗室逐渐掌控军队的计划,也就是夏侯玄出任中护军,之后没过多久便赴任雍、凉,顷之,为征西将军,假节都督雍、凉州诸军事。这里向多少一点,曹魏有四大军事集团,西线主将一般就是,征西将军或镇西将军,所以说别把曹爽看那么傻,只是他用的人有问题,夏侯玄说到底就是个文人,他到是开创了魏晋玄学先河,但是统军绝非其强项,在高平陵之变后也会帮不了曹爽。

司马懿在明帝、少帝两朝很有意思的是,魏明帝时期,他主要在西线和蜀汉死磕,少帝时期主要在东线和孙吴死磕,这使得司马懿在东西两线两大曹魏军事集团得以拥有很大的影响,能够得到军中中高层武将的拥戴,在少帝时期,司马懿两次次抵挡了孙吴的大举北上。

《晋书.宣帝纪》二年夏五月,吴将全琮寇芍陂,硃然、孙伦围樊城,诸葛瑾、步骘掠柤中,帝请自讨之……吴军夜遁走,追至三州口,斩获万余人,收其舟船军资而还。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