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快评丨“收藏品”坑老教训值得儿女们收藏

2020-10-10 09:42:06 作者: 东方快评丨“

面值并不高的一沓沓邮票纪念册、一套套崭新的现行人民币塑封成册,售价都是上千元。北京音乐人夏炎在微博上公开求助,讲述母亲被专盯老年人的销售组织掏空家底的经历,微博中提到“这些日子,我和家人发现,我妈的毕生积蓄大概五六十万元都已经被专门针对老年人诈骗的骗子骗走。我妈的卡里现在只剩一百多块钱……”(10月9日《天下文荟》)

从报道中我们得知,收藏品骗局主要表现为:有的骗子许诺老年人某些字画升值潜力大,买下后很快就给联系拍卖公司,但是老年人买下后就没有了回音;有的邀请老年收藏爱好者免费鉴定藏品,冒充专家把廉价藏品估价至百万元,收取“标的费”后制造流拍“剧情”,最终按照协议把“标的费”据为己有。

近年来类似的各种“坑老”骗局时有所闻。尤其是如今针对老年人的此类经济犯罪和诈骗,作案方式趋于职业化。骗局套路深,而且不断升级新版本,骗局花样不断翻新,投其所好,你有什么需求,骗子就有“如你所愿”的大量玉石、字画、人民币纪念册、邮票等“收藏品”来满足老人的需求,忽悠老年人购买收藏品,价格几千元到上万元不等,故意虚构和夸大公司内收藏品价值,谎称短时间内可以升值,随后公司可以回购或帮忙代卖,但并没有履行承诺,转而找借口要求老年人继续购买收藏品。

这类公司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严密、齐全,从而导致老年人辨别难度加大,深陷各种圈套,让他们身体和经济遭受双重打击。从而使老人成受骗的重灾区,令人反思。其实,这里有着很深层次的原因。一方面,老年人自身受经验、知识、时代变化这些因素的影响,对新近发生的理财问题、收藏品等欺诈问题了解较少。另一方面,一些小城市或是农村的老年人,资金来源有限、生活无法得到完善保障,当看到有一个途径可以不依靠子女也能赚钱,于是很轻易就会被诱惑住。

骗术“围猎”老人之所以能得逞,与老龄化社会特质分不开。正如专家所说,老人最怕的是寂寞和无用感,他们同样也需要实现自我价值,也正因为子女不明白如何安排父母退休后的生活,才给骗子钻了空子。据报道,在一些保健品公司和收藏品公司的内部,“如何获得老人信任”“研究老人的心理”也成为上岗培训课程。推销员通过口头亲切称呼甚至认干亲等方式,用长时间的“温情攻势”打动老人,取得老人信任后进而行骗。

盯上老人钱包的“收藏品”坑老教训值得儿女们收藏。让银发社会远离诈骗,一方面需要老年人自身做到“眼亮能识破,耳聪抵巧言”,对那些鼓吹不费多少力气就能赚大钱的事要警惕,多咨询身边的人。同时,日常的嘱咐、不间断的叮咛一旦缺席了,也会给骗子留下空子。因此为人子女者要记得多给家里老人打打电话、聊聊天,多问候。

更重要的是对于坑老诈骗实施精准打击。相关部门要一手加大打击力度,严厉惩处各种诈骗团伙、不良企业,让骗子付出应有的代价,一手加强法治宣传、普及防骗知识、增强社区防控等,做到责任到位、联动发力。这样才能有效防止骗子“乘虚而入”。破解老年骗局“新套路”需要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不断升级关爱新版本。同时有关部门应针对这一现象,予以高度重视,从重从快严厉打击这类诈骗犯罪,从源头上彻底铲除诈骗犯罪的滋生土壤,让老人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