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梦君:为乡村生活美学诞生的画家

2020-10-21 21:52:05 作者: 张梦君:为乡

图:张梦君的画室

一直以来,西沐将张梦君的绘画列入自然乡土主义绘画。他之所以这么认为,主要依据来自两个层面:第一,张梦君的绘画来自她身边的大自然,来自与土地、与自然相关联的生活与场景,无论是她描绘的玉米、树林,还是荷花,无不干净、纯粹,并带着阳光发出的金属声音,生长的快乐与生命的神秘在悄无声息之中为画面扩展了信息的含量与表现的广度与深度,看不到现代工业与当下人们焦虑不安的生存状态的影子,无论是其国画、油画,抑或是面塑等,无不渗透着这样的自然主义理念与艺术风格;第二,她的绘画根系生她、养她的土地,乡土是她绘画不断前行的动力,更是其绘画价值的基本坐标。她所绘制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画,一虫一鱼,一猫一狗,一男一女,无不是可以用来交流的朋友,无不寄托着她的心思,她的挂念,她为乡土而生、为乡土而画,离开生她养她的乡土,她就会迷失自己,离开乡土的滋润,她永远都是一个过客、一个看客。

谈其画风,画家张铁锋在读过张梦君的画后说:“梦君似乎找到了油画中国,中国油画的一条新路。她的艺术表达方式虽西画手段,真国画神韵。画面的流光溢彩,和谐率真是作者唯美乐观,浪漫极致的佳妙境界。”

图:《青高粱》获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最佳创意奖.金慧奖

如果说,评论家的话,带有褒奖,那么,张梦君对自己作品的表露,应该是客观的。

她在《童趣与自然》的日记中写道:

我喜欢太阳照在植物上的色彩变化,喜欢在果园里观看下雨,听雨打树叶的声音;喜欢狂风打落青枣满地蹦,我挎着竹篮在风雨中捡枣;喜欢花开花落。喜欢果园飘香、秋收农忙、滿院的秋收果实,各种劳动场景。回到农村面对着满树的青枣,青梨挂满枝头,看着各种偏白、偏黄、偏红的绿色,心情舒畅极了,这个世界是我的,这个地方与世无争,美到了极点。

图:《事事如意》张梦君

这段话是张梦君一辈子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2019年,衡水市第三届旅发大会在张梦君的家乡河北饶阳举行,政府通过为张梦君量身定制的一场艺术个展《心灵秘境》将北方乡村的生活美学来了一个真实写照。

张梦君在展览的序言中说,童年的美好仿佛晕染在水中的颜料一般,绚烂缤纷,在有形与无形之间给予我最强有力的力量。同时,在她的作品里也表现在她的人格魅力中透出的乡村人的“心里美”。

河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徐厚福认为,张梦君的绘画没有成为规则和规律的奴隶。也没有被人强加的“观念”污染。她以一个儿童似的眼光去观察和感悟纯真的视觉世界,就像一个信步于林间的歌者的纵情歌唱。

风风雨雨四十年的生活,张梦君经历了与双胞胎爱子的生死离别,经历了生活中的情感波澜,但她从没有停止过对艺术和生活的追求,她像下地劳作一样去画画,天经地义,契而不舍,艺术的劳作成为她重要的生活内容,也成为她慰籍心灵的支撑。

图:张梦君在画室中创作

艺海逐浪四十年,张梦君从玩儿泥巴的小姑娘到职业画家,花开花落,感恩一个人!她把这个恩情作为作品集的后记进行了表露。

人难求完美显赫,却可真诚善良。感谢你,我们一路走过贫穷,却心怀美好的未来,携手在风雨中奔跑,把最美丽的青春给了对方。一个在外打拼创业,一个在家从事绘画创作赞美家乡。有你的支持,我才有机会走出国门举办个展,参加艺术活动。我们虽然分手了,丝毫不减我对你幸福快乐的渴盼!现在日子简单了,艺术创作更趋专注,一直希望画梦里的仙境。

张梦君的画有趣,她的人更有趣。

师桂英曾在那篇《阳光背后--张梦君画传》中记录了一段张梦君和朋友买青花瓷瓶的故事。

有一天,她们仨到了休闲广场,其中一位女友在第一个摊位花100元买了一个漂亮的青花瓷瓶。梦君想买,可是这种贴花的只有这一个。她们只好来到第二个摊位,摊主开价120元,在讨价还价中,其中一位女友说,刚才我们花八十元买的,你看,比你这个还好。梦君说,刚才我们不是花100元买的吗?人家也不容易,别让人家流着泪走了。女友说,你站在谁的立场上说话。

师桂英说,这个故事使自己深受触动,在当下激烈竞争的年代,为了金钱,有不少人道德沦丧,假货防不胜防,人都可以是假的,说假话说得比真话还动情,在这样的世界里,真,更可贵。在她看来,张梦君是一个说真话不说慌话永远长不大的,诚实女孩,单纯女孩,快乐女孩,永远十八岁的女孩。

张梦君在作家师桂英的心中洒下一片阳光。于是她走近了梦君,阅读其生命跋涉中的路程,于是乎写下了那篇传记。

图:《父爱》张梦君

无论是作家还是评论家,都有这样的共识:张梦君的绘画没有功利性的牵引,属于源于热爱的一种自发性创作,是一种基于信天由命式的生命的流淌,是一种与自然、与自己内心对话的谐音。

也正是如此,张梦君的画和她的人感动了一位导演,决定去为梦君拍摄一部电影。但张梦君对于这些并未动心,谈起未来,她却表达了回家乡创作的愿望,且越来越强。

她希望拥有一个大院子,院子里有一个大画室,最好能设在乡间的出生地。“因为再过三十年,就是珍贵的地域文化,我必须再勤奋一些。”张梦君说。(文/刘仝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