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永明文学与摄影展”开展,持续三月呈现诗人四十载创作历程

2020-10-25 14:02:41 作者: “翟永明文学

中宣部印发《关于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意见》 | 首届凤凰原创文学论坛盛大开幕 | ......

翟永明,诗人、作家、文化品牌“白夜”创始人。自1986年在《诗刊》发表组诗《女人》蜚声诗坛以来,她一直保持充沛精力和思考活力,四十年来以奇异的语言风格和诗歌意象以及特立独行的女性立场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当代诗人之一。

文学之外,大众对她的摄影世界知之甚少,这些“非专业”的探索却由来已久,并非诗歌创作的简单镜像,而是跳脱出文本,形成了感性的、私密的、充满惊喜的艺术书写。时光流淌,诗人的“言说”与“凝视”成为相互间最完美的注脚。

2020年10月19日至2021年1月17日,上海明珠美术馆策划举办“时间剧场:翟永明文学与摄影展”。通过挖掘整理诸多第一手的手稿、摄影、影像资料、出版物等丰富内容,用7个系列100余件作品,回顾翟永明从成都出发的传奇艺术人生与四十载创作历程。

“时间剧场”:文学与艺术的一种观看

“时间剧场”是一个综合性的展览,它呈现了我四十年的创作:文字的和图像的,以及社会的。我更愿意称其为“剧场”,这是因为在今天,我们的生活已经变成了一个大的表演空间,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我们都在各个社交频道上表演。我们的创作,我们的生活,我们的身体,我们的面孔,无一不在互联网上留下抹不掉的痕迹。这些痕迹有些是我们自已涂抹的,有些,则是不为人知地“被”留下。不同的是:时间剧场逾越了剧场的空间概念,将纵向的时间变成了空间,把个人的点变成了时间的线;最终贯穿、编织、呈现出了一个新的观看方式。

正如翟永明所说,在今天,摄影更是一种表演,它已成为一代人的媒介。“个人的亲历体验和现实的自身魅力混搭在一起,使得个人也参与了纪录和塑造历史、描述和发现文化变迁。日常生活中被忽略的部分和早已表达过的东西,经由个人的建构、编织、或批判,也成为当代艺术新的诠释和观看语言。”她的摄影,与她的写作有关,但并不是她诗歌的图解;它们互为参照。她的拍摄对象,大多也与她关心的话题有关。“多年的旅游途中,我拍摄过不少照片,对象以女性和儿童为主。我对纯粹的风光摄影不感兴趣,我关注的仍然是人,人的行为、表情、性格,以及留给我的瞬间印象。当我拍下他们,便与他们产生了奇妙的缘份,这就是我对摄影的神奇定义。”

她的拍摄随意而散漫,因为她对技术层面的东西不感兴趣。“我追寻的是镜头下的对象所呈现的状态,是一些特殊的、动我心魄的时刻。我最爱将镜头对准身边的朋友,捕捉他们不被注意的瞬间。这些时刻,往往是他们最松弛、最本真的时刻。我通过镜头一直看向他们的隐秘内心,我相信这是我与他们交流的另一种方式。”

“时间剧场”展览现场

此次“时间剧场”里展出翟永明4个摄影作品系列:心厅蛋形外墙上的《独白》系列,定格她在旅途中偶遇的人物风光,并且与她的诗作《独白》中的诗句相映照;心厅前场一侧呈现的《弗里达》系列,是翟永明向她特别热爱的墨西哥女艺术家弗里达·卡洛的致敬之作,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来述说新故事,正如与之相配的诗篇《致蓝蓝:神奇的梦引起反响》中所强调的:“记住 我们都是弗里达”;心厅前场的另一组摄影作品是《肖像》系列,翟永明将镜头对准身边的作家、艺术家朋友们,捕捉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易被察觉的本真瞬间,这些肖像里包括了北岛、西川、肖全、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喻红等众多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心厅后场里的7米摄影长卷《亲密的人中间》,得名自韩东的诗歌,翟永明用手机记录了2018年11月“韩东毛焰”双个展上见到的朋友们,参照《韩熙载夜宴图》将他们的照片拼贴起来,印在带宣纸效果的相纸上。

《独白》系列&《弗里达》系列&

《肖像》系列&摄影长卷《亲密的人中间》

翟永明的“随手抓拍”有意无意间凝固了中国最重要的作家、诗人、艺术家们的“私人群像”。在她看来,“这是‘随手拍’式的游戏之作,也是关于当下时代的真实记忆和私人叙事。事实上,我认为这是另一种文学表达,也许可以视作‘文人摄影’。”

翟永明四十年来的写作历程此次在“时间剧场”展览中通过手稿、首次发表诗文的报刊、重要评论文章、一些从未发表过的早期文本、国际诗歌节邀请函等尤为难得的第一手文献资料以及历年出版书籍梳理呈现。其中包括1986年首发《女人》组诗的《诗刊》,1988年首发《静安庄》的《人民文学》,以及翟永明久觅未得、最终在“白夜”墙上发现的《黑夜的意识》,它在1986年首发于《诗歌报》。“这些资料于我无比珍贵,把它们放在一起,也可以大致勾勒出一个诗人四十年的创作实践。”翟永明在专门为明珠美术馆展览创作的文字中写道。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