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常年为患病的妹妹“当家”,71岁哥哥心怀感恩捐出10万善款!

2020-11-02 21:51:31 作者: 社区常年为患

楚天都市报记者李庆

“你们安排就行,只要是用于资助困难残疾人,我就支持。”71岁的黎家望声音洪亮,“我读书不多,说不出什么大道理,但我知道做人要感恩。”

昨日,武昌慈善总会,接过工作人员递上的捐赠证书,黎家望眼睛湿润了,他说,总算是了却了一桩心愿。

捐赠证书上,捐赠10万元的字样非常醒目,黎家望忍痛向工作人员鞠躬致谢后,平静地离开,这也是疫情之后,武昌慈善总会收到的金额最大的一次捐款。

黎爹爹送锦旗

患病妹妹生活无法自理,群干长期关照有加

黎爹爹家住青山区,最近他经常来到武昌区杨园街建设新村社区,驻足在一栋老房子面前静思。“在这栋老房子里,有我妹妹的记忆。”他说。

原来,黎爹爹的小妹妹黎家浙在这栋房子里生活了几十年,前不久因病逝世,黎爹爹久久不能释怀。

建设新村社区书记汪琳告诉记者,黎家浙生前患有精神疾病,一直未婚,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后来,随着父母相继离世,她的生活也变得更加艰难了。“她的哥哥毕竟年纪大了,不可能天天陪在身边照顾,社区群干就隔三差五上门去探望。”

“我们帮她申办了低保救助,平时逢年过节,总会送去慰问物资。”汪琳说。

两老去世后,黎家浙基本上就很难准时吃上热饭热菜了,“病情发作后,就经常到处跑,我和社区民警也多次半夜出门找她。”汪琳说,黎家浙生活无法正常自理,靠着亲人、群干和热心街坊轮流上门照看。

但让社区感到更麻烦的,是黎家浙发病后,经常在社区里大吵大闹甚至伤人损物,每次“闹事”后,多是社区群干和热心街坊赶来“收摊子”,这样的情况,持续了近十年。

社区对妹妹的关照,黎爹爹非常清楚,心里充满感激,他每次来社区看望妹妹,都要到社区居委会去打声招呼、道声感谢,同时也是了解妹妹的近况。

捐善款

社区为她“当家”,书记成独居婆婆最“服”的人

汪琳介绍,黎家浙经常在外流浪,担心她“惹祸”,社区曾找到周边的商户、医院、学校等,逐户“解释求情”,希望大家平时多容忍关照,多伸方便之手,汪琳还特意嘱咐黎家浙的左邻右舍,如果黎家浙长时间没有出门一定要“敲声门”,如果情况异样,一定要与社区联系。

长期以来的关照,逐渐让汪琳成为黎家浙最信任的人,有一年夏天,黎家浙在家中发病,她大吵大闹、敲打家具,邻居劝阻无果。接到居民的电话后,社区迅速上门,黎家浙一眼就认出了社区书记汪琳,随即就“乖乖”地配合群干洗澡换衣,汪琳后又和黎爹爹一起将家中清理干净。

“有一次她跑到银行里大吼大叫,导致银行无法正常办公,不管说来劝解都无果,”汪琳告诉记者,后来银行经理找到社区,她赶到现场,并向前来办事的顾客解释黎家浙的病情,黎家浙看到书记之后情绪缓解,业务办理好之后安静地跟着书记回家,“有时候我们就把她当成‘老小孩’,她也最‘服’我。”

2018年,因病情加重,黎爹爹和汪琳商量后,将妹妹送至南湖一家医院进行住院治疗。今年7月,在社区的帮助下,黎爹爹将妹妹送至武昌区社会福利院。

然而,因病情恶化,在福利院住了3个多月后,64岁的黎家浙在10月份病逝,黎爹爹悲痛不已,在社区的帮助下,他处理好妹妹的后事,前不久,他来到社区,提出要向社区捐赠的意愿。

“我们关心她,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事,不用感谢。”汪琳婉拒了黎爹爹的请求。

心怀感恩,爹爹执意捐出10万元善款

昨日下午,记者在社区居委会见到了黎爹爹,当着记者的面,老人一再向社区表示感激。他说,父母在建设新村社区有一处老房子,前不久被列入征收改造范围,按照老父生前的遗嘱,这处房产由黎家几个兄妹们共同继承。

“考虑到妹妹可能长期需要住院治疗,我原来打算将房子作为她治病养老的保障,不想她这么快就走了。”黎爹爹伤心地说,房子被征收后,补偿费用按照几个兄妹们共享的原则分配,除开这些年来妹妹的所有开支和治疗费用,她名下还结余约有10万元。

“这个钱我一分也不要,”黎爹爹说,他和大妹妹虽然都曾是下岗职工,家庭条件也一般,但大家都决定,要把这笔钱捐出来,表达对社会的感激。

在社区婉拒了自己的请求后,黎爹爹辗转找到武昌慈善总会,将10万元打到专用账户上用作慈善事业,了却了一个心愿。

“我唯一的要求,就是希望这笔钱能够用到武昌区需要帮助的困难残疾人的身上,”黎爹爹说,这些年来,多亏了社区和好心人的帮助,“我们心怀感恩,希望这份心意能帮助到残疾人。”

武昌慈善总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将遵照爹爹的意愿,用好这笔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