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快评|免密支付,真的那么“香”?

2020-11-04 13:05:12 作者: 新民快评|免

轻轻的我刷了,正如我轻轻的付;我轻轻的招手,作别钱包的钞票。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越来越多人选择免密支付、轻松埋单。但“想刷就刷”,是不是就能潇洒走一回呢?

新华社/图

最近,上海浦东法院审结了一起蹊跷的案件。卜女士与朋友相约前往越南旅行。旅行期间,她收到信用卡余额不足导致交易失败的短信,才发现钱包内的信用卡失窃,立刻登陆银行App挂失并致电服务热线,但该卡已被盗刷近3000美元。让她感到奇怪的是,自己的密码从未告诉给他人,而涉案签购单上的签名,是一个陌生的拼写有误的英文签名。几经周折,她的损失依旧无法挽回,最后只能和银行诉诸公堂,法院一审判决双方各承担50%的赔偿责任。

这样奇葩的案子并非偶然。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不是天各一方;而是他就站在你的面前,你却不知道被盗刷了。孟女士遇上了一名年轻的信用卡推销员,他看上去像是刚毕业的学生,这让身为人母的孟女士觉得十分亲切,放下了戒心,将信用卡与身份证交给近在咫尺的男子去办手续。该男子还以要验证码为名,向孟女士索要了手机。孟女士认为对方并不知道自己的支付密码,便放心地将手机交给了他,没想到对方盗刷了3笔、共1000多元。这样新型犯罪已发生了多起。原来对方利用有些银行办理信用卡可获得小额免密支付的情况,在随身携带POS机现场盗刷后,便迅速删除手机上的消费记录短信。

有人开通免密支付,图的是个方便。有人则是“被开通”,在一些App里暗藏玄机,使用时无意间便“自愿”勾选了免密支付,从此一些付费项目便按月自动续费。个别App或平台,甚至“绑架式”开通,要想过此山、先留下买路钱,只有开通免密后才能使用。多数情况下,免密支付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银货两讫,一旦有别有用心之人,或是发生消费纠纷等,免密支付则为他人大开了方便之门。

如果你发现微信、支付宝等莫名被扣费,很可能是“免密”在作怪。消费者在审慎检查支付设置的同时,有关部门也该严加监管,防止有人不请自来,直取消费者“囊中之物”。

宋宁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