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戈壁,观自在"复旦大学EMBA领导力课程完美收官

2020-11-04 16:38:55 作者: "行戈壁,观

在实践中学习商道,从人文中汲取能量,外观天地,内修自在。2020年10月,为期5天的"行戈壁,观自在" 复旦大学EMBA领导力课程在敦煌完美收官。本次课程由著名历史地理学者、复旦大学资深教授葛剑雄,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EMBA项目学术主任包季鸣,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企业管理系副系主任郑琴琴3位名师领衔,8位戈教全程支持,吸引了来自不同年级的近百名EMBA同学参与。

商道人文 融汇贯通

莎士比亚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的脚下也有一千种戈壁。为什么复旦大学EMBA要在戈壁上开设以"行戈壁,观自在"为主题的领导力课程呢?

复旦大学EMBA项目主任徐喆老师表示: "行戈壁,观自在"领导力课程,是复旦大学EMBA课程体验问道模块里面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复旦大学EMBA一贯倡导"商道人文"双线并行的治学理念,我们认为新生代企业家除了要了解商道,也要接受人文的教育,这样才能达到治理现代企业的高度。今年是复旦大学EMBA开设本次课程的第二个年头,相较去年,课程也进行了升级和调整。我们认为,人生当中会有很多微创伤能够增强你的免疫力,而戈壁正是这样一个会造成小小微创伤的绝好机会和场域。我们经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以把同学们从教室里带到戈壁这个独特的场域中,获得沉浸式的体验,去感受这个场域带给我们的力量,在挑战体力的同时,看自己内心没有机会去细想、去沉淀的那些东西。这一路历程看似孤独,但是对于我们做企业的同学来说,这是让你不断地觉察自身的路。"

著名历史地理学者、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葛剑雄老师认为:"人类不可能预测未来,面对这个无序的世界,怎么办?根据历史的经验,只有巩固信念,才能在碰到哪怕前所未有的困难时,尽量激发自己的潜能,寻找一切有利因素,即使暂时受到挫折,还继续会努力。当然了,要达到信仰的程度是不容易的,需要通过理论与实际,知行结合不断的提升。"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EMBA项目学术主任包季鸣老师解释:"企业发展、人的成长都是有边界的,这个边界就是我们认知的边界,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使人发生转变。在戈壁上寓教于体验,通过体验、通过行动来实现一个人的开悟,通过开悟,来实现领导力的提升。我们真的是来挑战戈壁的吗?真的是来征服戈壁的吗?不是,你从来都不可能真的征服戈壁,很多人来了又走,以为征服了戈壁,但戈壁还是几千年前的样子。你是来请戈壁帮助你征服你自己,征服自己的无所敬畏,征服自己的知难而退,实现自己能力的升华,更重要的是实现自己精神的升华。"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企业管理系副系主任郑琴琴老师补充:"今年我们新加入了角色认知、新加入了挫折矛盾等等环节,这样的任务模式设计,其实跟企业或组织是非常类似的,在企业经营当中,很多时候都是按照既定的规划和线路来走,而面对重大的不确定性,更能够考验一个团队的领导力和决策力。"

在三天的徒步过程中,小队中的每个角色都会有各不相同的角色任务,考验同学们在面对多目标和信息不对称时如何在内部进行信息交换和决策平衡。在"巧渡流沙河"任务中,每个小队可以选择自力更生、自行渡河,也可以与竞争对手达成合作,快速建立自身优势,但同时也将面临着更激烈的竞争。在徒步第三天接近终点时,突然发生了不可预测的危机事件,犹如疫情对社会商业局势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每一个团队都面临着新的挑战,也拥有了弯道超车的机遇。

在这些任务环节中,不仅考验团队从最初的互不相识开始,是否能建立起自身强大的免疫系统,同时也考验领导者的坚韧、敬畏、信念和人文关怀,不同的领导风格和精神面貌,在经过三天的课程之后,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的团队文化。

本次课程中,复旦大学EMBA的老师们也全员参与了徒步挑战,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其中,教授们更是身体力行、言传身教,76岁的葛剑雄教授完成了32公里的徒步,69岁的包季鸣教授完成了20公里的徒步。此外,每天晚上三位教授还坚持完成了共计6门课程授课。其敬业精神令在场所有的同学感慨,充分践行了复旦精神。

戈教相伴 教学相长

戈壁经验丰富且对于复旦精神有充分理解的戈教团队依旧是本次课程的一大亮点。 8位来自于复旦戈A队的老戈们,以一种新的身份重上戈壁,他们作为"戈教",融入到了各个队伍中,过程中,他们是陪伴者,身体力行地与师弟师妹们一同赶路、一同感悟;他们是引领者,用先行的脚步,引导同学们的深邃思考;他们是观察者,客观入微,见所未见;他们也是共创者,教学相长,共同成长。他们是戈友,更是助教,不仅成就自己,更成就他人。

要赶路 更要感悟

赶路和感悟是完全不矛盾的,我们同样肩负着这两个任务。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