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上海人都想把小孩送进这个培训班

2020-11-08 05:14:46 作者: 30年前,上

在一遍遍地劝说之后,人潮慢慢散去。之后,信件像雪花一样寄来,“门卫吃不消了,每天3大箱。”

“我们用了很多人力,把信全部看完,再一个个通知他们按规定时间前来面试。”

面试那天,依然人满为患,有的小朋友没挤进内圈,就由爸爸举过头顶,一个个传进去。面试结束,老师把孩子高高举起,问:“这是谁的孩子?”然后再慢慢传递出来。

3万多人报名,最后录取50人。整个面试流程延续了近4个月。

三年之后,同样的场景重演了一遍。报名当天,许多家长提前3个小时就赶去排队,长长的人流一时引起了交通堵塞。

报名的火爆还催生了“黄牛”,他们趁机把5元一张的报名单涨到50元。

“去高级的地方开眼界”

裔莎当年并没有经历这样600:1的严峻面试,她是1986年考进小荧星的那批孩子。

她的爸爸喜欢表演,只可惜自己是老三届,没有接受培训和参加表演的机会,看到女儿有点天赋,就想尽办法送她去参加各种文艺培训。

“小时候参加一台晚会的录制,梁波罗(演员、歌手)抱着我演唱了一首《白鸽》。为了帮我把上电视的镜头一个不落地录下来,父母特地买了录像机,当时可是一笔不小的花费。”

时间行进到1990年代,父母还是一样的想法。

赵艾伦的父母觉得自己小时候没能学成钢琴是个很大的遗憾,于是不惜花下4900元“巨款”买下钢琴,每周骑自行车带她去音乐学院附近学钢琴。

“我记得很清楚,每次骑到大光明电影院那里,我一定要吃一根紫雪糕,否则就不愿意去。”

虽然不情不愿地学着钢琴,但这项在当时孩子中不常见的特长让赵艾伦顺利打开小荧星的大门,她加入了小荧星的合唱团。

“1990年,一个班上会乐器的同学不会超过3个。等到过两三年,有的家长通过买认购证发财了,让孩子学乐器的才开始多起来。”

加入小荧星让其他的家长和孩子感到羡慕,因为这意味着“小朋友可以出人头地,去高级的地方开眼界”。

1989年,有一个小男孩在报名现场告诉记者:“爸爸讲的,当小荧星可以上电视,到美国迪斯尼去玩,所以我要来。”

表达过于直白,但这确实是当时很多家长心中的真实想法。

1990年年代,报纸上时有“小荧星艺术团昨轰动日本长崎”、“小荧星赴港首场演出受欢迎”、“上海‘小荧星’应邀赴欧演出”这样的新闻。

赵艾伦早已忘了当年参加小荧星艺术团的各种细节,但她记得其中一个高光时刻。

“当年有整整三个月,我们一直在练一首歌《各国儿童心连心》,为了报送亚洲艺术节。当时大家都练得很认真,也很激动,提前一个月去订衣服。因为老师告诉我们,如果选拔出线了,我们就能去日本表演。”

在1980、1990年代,这些孩子通过百里挑一的考试进入小荧星艺术团,他们比同龄人多了更多上电视的机会,和更多出去见世面的机会。

而由于“物以稀为贵”,他们彼此之间,也有很多连接。

裔莎后来做了主持人,碰到一些嘉宾,说起彼此在小荧星的学习经历,感觉一下子拉进了距离。

“我们‘老荧星’,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认同感很强。”她说。

沈洁在日本和巫慧敏成了好朋友,两人惊讶地发现生活轨迹曾有很多重合的地方。

“我们小时候都住在虹口,一起去过同一个少年宫,她学唱歌我学跳舞,后来又都去过小荧星。”沈洁说。

那些年辛辛苦苦考进小荧星的孩子,有的因此影响,做了和文艺相关的工作。

有的人生轨迹,并没有什么变化,只是可以凭借当年在小荧星打下的基础,成为单位年会上的文艺积极分子。

赵艾伦现在开广告公司,她笑着说:“参加小荧星没有加分,也没有减分,客户并不会因为我小时候参加过小荧星,多给我一个单子。”

最终殊途同归的是,这些小荧星们,也和当年他们的父母一样,周末奔波在送孩子去上培训机构的路上,有的念着那份情感,把孩子送去小荧星。

当然,现在的小荧星可不再像当年那样六百挑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