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3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了7件未成年人权益维护典型事例,其间一同典型事例中,一名16岁学生运用爸爸妈妈用于生意资金流通的银行卡,屡次打赏直播渠道主播,金额高达近160万元。爸爸妈妈得知后,期望渠道交还悉数打赏金额,遭到回绝。最高法将此案作为典型事例发布,并回应了未成年人参加直播打赏问题。
最高法介绍,跟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付出方法的广泛应用,未成年人直播打赏、虚拟充值消费等导致的胶葛层出不穷。尤其是未成年人运用成年亲属账号作出的打赏、购买等行为的合同效能怎么确定,引起社会热议。
最高法表明,本案的典型含义在于,司法实践中涉及到的网络打赏、网络游戏的胶葛,多数是约束行为能力人,也便是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这些人在网络进行游戏或许进行打赏时,有的几千几万,这明显与其年纪和智力水平不相适应。在未得到法定代理人追认的情况下,其行为应当是无效的。监护人恳求网络服务提供者返还该金钱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