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为了解答“苹果手机与非苹果手机使用同款软件到距离相同的地方,苹果手机用户的打车费更贵?”这个疑问。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孙金云副教授带领团队,在5个城市,花费5万元,打车800多次,最后得出了一份确切的报告。
问题得到了答案:苹果手机与非苹果手机使用同款软件到距离相同的地方,苹果手机用户的打车费确实更贵。
手机越贵,打车费越高,这种“大数据宰客”与“大数据杀熟”同属一个套路。
“大数据杀熟”一直是互联网行业最受人诟病的地方,出行旅游领域是重灾区,同一时间你用两部手机同时下单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距离相同,路线相同,耗时也相差无几,但订单费用竟然是不同的,中间差价偶尔能达到好几块,距离远的话有时还能达到二三十块。
即便滴滴、携程等平台多次声明其并没有“大数据杀熟”,但大家眼睛是雪亮的,有没有杀熟大家心知肚明。
这就是行业垄断及拥有庞大用户后的代价,之前出行大家有很多打车平台可供选择,比如快的、滴滴、Uber等,那个时候各个平台拼得火星直冒,这个月你烧了多少钱,我烧了多少钱,你发了多少优惠券,我有发了多少优惠券,消费者喜闻乐见。
但好景不长,Uber很快就在烧钱大战中落了下风,成功被滴滴收购了,后来阿里也懒得再给快的烧钱了,滴滴与快的也实现了联姻。
最后只剩下滴滴这一个出行平台了,成功垄断了市场,垄断后不仅优惠补贴没了,打车价格提高了,对司机收取的平台服务费也近乎到了苛刻的地步,赚得可谓是盆满钵满,前期疯狂烧钱,垄断市场后疯狂牟利。
现在滴滴再被曝存在“苹果手机杀熟”,不知后续滴滴会作何解释?
最后,大家出行旅游时建议多平台比价,不要一直用一个平台,不然就是“大数据下待宰的羔羊”,也助长了这些平台嚣张气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