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内阁首位华裔女性对华强硬 曾在中山大学教英文

2021-03-19 14:56:33 作者: 拜登内阁首位

“疫情让美国政府痛定思痛,拜登现在对美国供应链进行全面评估。”孙立鹏指出,“由于美国形成两党共识,中美战略竞争是个长期的过程。美国首先是补短板,把自身的根基扎牢。”

拜登内阁首位华裔女性对华强硬 曾在中山大学教英文

“脱钩”VS合作

拜登在24日签署行政令,如果在关键产业发现“重大风险”,美国将会积极推动供应链转移。

这进一步引发人们对中美科技“脱钩”的担忧。

在25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赵立坚对此回应说:在全球化时代,各国利益深度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方认为,人为推动产业‘转移’、‘脱钩’,以政治力量强行改变经济规律,是不现实的,无法解决本国自身面临的问题,也会损害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赵立坚强调。

拜登内阁首位华裔女性对华强硬 曾在中山大学教英文

“下一步,要看美国跟盟友之间会不会形成一个排除中国的关键供应链。”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经济研究室助理研究员杨水清告诉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

“美国的盟友里面,也不是完全没有破绽,肯定有一些利益纠纷。”杨水清表示,欧盟等美国美国盟友,会借此要求美国取消对其加征的关税。

孙立鹏认为,美国想把关键的材料、产品和技术迁回国内,并在一些关键产业与中国竞争。中国要做的,是保障我们在制造业的核心优势地位,不能外迁。同时,要经营好和相关国家的关系,摒弃贸易保护主义。此外,通过市场的开放,来加强和美国及其盟友的紧密合作。

拜登内阁首位华裔女性对华强硬 曾在中山大学教英文

在今天(26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汪文斌针对戴琦的表态,也再次重申,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中美双方的利益深度融合,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合作是双方唯一正确的选择。

拜登内阁首位华裔女性对华强硬 曾在中山大学教英文

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唐萍(图左)

拜登内阁首位华裔女性对华强硬 曾在中山大学教英文

中美经贸牌 拜登的新“打法”

周四(25日),戴琦出席参议院财务委员会的提名确认听证会。考虑到听证会这一特殊场合,戴琦需要表态捍卫美国利益,对华措辞有些强硬,但亦不乏谨慎。

戴琦表示,美国必须制定战略性和连贯性计划来应对中国,并与中国“政府主导型经济”模式竞争。戴琦称,北京需要履行其在2020年1月签署的第一阶段美中贸易协议中的承诺。

“华盛顿需要探索所有的选择,推动中国进行必要的结构性改革,使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更加兼容。”但同时,戴琦也指出,“中国是对手也是贸易伙伴,同时还是一个巨大的参与者,我们也需要与他们合作,以应对特定的全球挑战。”

“戴琦的表态相对于其他内阁官员还是有不同的,不是一昧强硬,而且在经贸问题上,中国也不是美国唯一的挑战。”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美国所助理研究员孙成昊对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表示,“美国要做的第一步是修复和回归,修复自身国内经济、修复欧盟等盟友的经贸关系,回归多边主义,而不是追求特朗普时期的单边或双边,这两方面的基础上才是与中国的竞争与合作。”

拜登内阁首位华裔女性对华强硬 曾在中山大学教英文

戴琦的表态也折射出拜登政府对华在经贸领域的“打法”。

孙立鹏将其概括为“继承性的扬弃”,相对特朗普政府,那些对美国有利的工具拜登依然会用,例如,继续强调中美经贸协议的落地和实施。强调“美国式标准”,包括知识产权、所谓的强迫技术转让、汇率问题,“双反”(反倾销、反补贴)等工具。同时,在多边贸易体系中,扮演搅局者的身份,让WTO停摆。

合则用,不合则弃。

但不同的是,拜登政府下一步要规则重塑,联合盟友。

“戴琦的表态实际上与拜登团队大部分的思路是一脉相承的,只有提升国内实力、巧妙利用盟友才能与中国竞争,而这恰恰体现了美国国力的变化,仅仅依靠一己之力是没有办法赢得所谓的‘大国竞争’。”孙成昊强调。

拜登内阁首位华裔女性对华强硬 曾在中山大学教英文

“难缠的”戴琦

戴琦的父母在大陆出生,台湾成长,之后移民美国。戴琦是家族中第一位在美国出生的公民。戴琦能说流利的普通话,90年代末,她还曾在中山大学教授英语。

这样的华裔血源背景,在戴琦成为美国贸易代表后,却可能成为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戴琦对中国的思维方式和利益表述会有更加清晰的判断,能够一定程度避免对中国的误解误读误判。”孙成昊认为,“但另一方面,华裔出身的她将更强调‘政治正确’,更希望在未来的磋商中体现美国利益,对中国的了解将成为其与中国开展竞争的工具,她将成为经贸谈判中更加难缠的对手。”

梳理戴琦此前与中国在贸易问题上打交道的经历,可以一窥其“难缠”。

拜登内阁首位华裔女性对华强硬 曾在中山大学教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