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嬗变4”影像摄影展在沪举行,来看看专家的温柔轻拍

2021-03-20 15:53:49 作者: 现场|“嬗变

在20世纪,我们捍卫摄影的方式是将它独立于其他媒介。但在未来,我认为捍卫摄影的方式是在于和其他媒介的结合,而不是孤立它。

——克莱蒙·舍卢,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摄影部主管

疫情渐缓的2021年春天,“嬗变4”影像摄影展再次回归,3月19日,由上海市摄影家协会与上海企业家摄影学会联合主办、上海相机摄影博物馆古典工艺研究中心协办的《嬗变4—跨界无限》影像摄影展,在近200名领导、企业界、艺术界、收藏界嘉宾的见证下拉开帷幕。

在上海文艺会堂展出现场,上下二层750平方米的展厅有令人惊喜的角落,也有意外的组合碰撞——既有嬗变1、2、3的回顾,又有卓福民、张跃、施德容、吴建斌、葛抗献、陈伟、张泽民、丁凯挺、韩伟、许海峰、沈忠海、王骅等12位艺术家的133幅/套全新作品。

2021年3月19日,上海文艺会堂,《嬗变4—跨界无限》影像摄影展现场。

经过一年的沉寂和打磨,此次嬗变作品逐渐从材料、工艺的探索,向任何可能性的创新实践转化,呈现了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有用古典工艺与当代艺术结合的各种作品:丝绸、石板、水彩纸、金属板、刷上石灰的影像,镜面反射与透射、老门板上的上海人家、石英砖上的自行车、人物素描叠加旋转等各种装置……

2021年3月19日,著名摄影理论家,上海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林路主持研讨会。

开幕活动前由林路主持了学术研讨会,就“嬗变”的当代实践价值,影像的多元化走向,视觉融合的探索空间,摄影市场的培养与突进等议题展开。上海摄影艺术中心创办人刘香成,著名策展人凯伦?史密斯,著名当代艺术家王小慧,复旦大学客座教授、美国摩帝富艺术集团执行董事黄文叡,社区枢纽站创立者、著名艺术评论家王南溟,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龚彦,大理国际影会艺术总监、云南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鲍利辉,中国企业家摄影学会常务副主席霍玮等专家参加了讨论。

2021年3月19日,参与研讨会的嘉宾、学者。

上海市摄影家协会秘书长忻雅华女士首先介绍此次与上海企业家摄影学会联手举办嬗变展的初衷,突破传统影像的展现方式,摄影呈现上材料多样性和可能性。策展人韩伟介绍,以影像元素为基础,以工艺、制作为工具,运用材料特性与影像内容、传统与現代、创意形式的结合,创造当代的影像展示。

“展览是对关于当代空间的探索”,本次“嬗变4”艺术顾问林路强调了线下展出的重要性,即使是在网络如此便捷,模拟如此身临其境的当下,在手机上观看和展厅实地去看一定会有完全不一样的观感。艺术评论家王南溟从材料的历史源头讲起,层层递进,看到材料本身的拓展,突破了对艺术创作手法的定义(比如从油画布到金属材料),到摄影师首先有了想要表达的观念,再通过材料去表达;进而摄影使用材料无限放大、工具不断变化以后,摄影边界变模糊了,时代浪潮往复,不断探索使得创作的余地放大,打破门类。同时能够参与更多展览(社会现场),美术馆、摄影评论等也给摄影提供更多空间,群体不同,交流的效果亦不一样

2021年3月19日,研讨会上黄文叡先生正在交流中。

复旦大学客座教授、美国摩帝富艺术集团执行董事黄文叡在交流时谈到,形式要有内容支撑,也许下次的“功课”是找到个人风格,辨识度高,作品量要多(单张看不出风格),并且突出主题。上海摄影艺术中心创办人刘香成谈到了观展的两个想法,一是采取不一样材料来呈现,要辨别是对使用材料的新鲜感,还是在普通摄影上进一步发展,让其更有力,有更多想象。因为仅仅使用不同的材料是不够的,全球已经有很多了,同时数码摄影能做的应该更多、更广、更深;二来,他通过展览感受到摄影的力量依然存在,同时美术馆也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感。在艺术家王小慧看来,参展的许多企业家在完成财务自由后,在走向艺术和艺术家的过程中,做了许多努力的探索,“做不成功的探索者,不做不探索的成功者”,也是一种存在的价值。她强调,这也是她在自我成长过程中的提醒或要求。

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龚彦的角度来看,企业家比普通人日常面对的更丰富,所以有机会看到更丰富的内容和视角。下一步要在对美的追求基础上,超越对唯美的认知。重要的是,艺术是快乐的。策展人凯伦认为,当代艺术的普及,需要时间,表达方式的判断也值得一再去调整,参加的企业家们不是以个人来看,而是一个组织来看;摄影鼓励普通人来介入与参与,这是有意义的。中国企业家摄影学会常务副主席霍玮说,这是摄影圈外人的探索,展现了他们的思考,在沈忠海的指导下,看到了以往影像的效果,再现百年前的技艺,当然也需要有内容有温度,做出更扎实的作品。

大理国际影会艺术总监、云南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鲍利辉谈到本次嬗变的亮点之一区块链与图像数字版权的结合,展览的策展、技术团队强大,卖相好,所以是有市场的;通过展品下方二维码扫描,区块链,作品走向市场,未来大理摄影节,也会推介摄影收藏。当然好的作品未必能推动收藏,所以一开始还是需要职业藏家收藏来启动;他以在摄影界浸淫数十年的收藏经验,强调在当下中国,艺术收藏品并不容易被市场接受,也未必都要挤在这条路上,但是可以转换思维,由艺术收藏品降维到艺术消费品,扩展影响更为重要。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