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初心地·(1970—1990)丨卧龙①:因为他们,大熊猫走向了真正的春天

2021-03-22 17:32:04 作者: 走进初心地·

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快速增长,科学研究开始向大熊猫野化放归和野外引种等难题发起冲击,目标指向实现野生和圈养大熊猫种群复壮。

2012年10月11日,2岁2个月大的大熊猫“淘淘”在众多关注的目光中走出笼门,慢慢消失在四川省雅安栗子坪自然保护区的一片青翠的竹林中。

回归自然的“淘淘”能融入新环境吗?科研团队不断追踪监测野外放归的大熊猫讯息,他们每月有一半以上的时间住在山里。持续两年追踪的监测数据表明,“淘淘”活动区域逐步扩大,最后稳定在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长坪子区域,活动范围达30平方公里。

2013年至2015年,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每年放归一只。2016年至2018年,每年实现两只同时放归。2019年至2020年的放归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 截至2020年12月,中心已野化培训放归11只大熊猫,成功在野外存活9只。

在野化培训放归取得成绩的同时,中心为了解决圈养大熊猫近亲繁殖等问题,开始了大熊猫野外引种。

2016年底,中心开创性地启动了圈养大熊猫野外引种研究。决定在野生大熊猫繁殖季节将圈养雌性大熊猫释放到野外,跟野生大熊猫交配,然后把新的血缘带回到圈养大熊猫种群中,这种不干预野外大熊猫生存状态,又可以增加圈养大熊猫种群活力和遗传多样性的做法,在全球没有先例可寻,几经曲折才获得成功。

首次引种放归试验,经过综合考量,最终选择了体格健壮、身体状况很好的“草草”,引种地点则定在了五一棚地段,那里野生大熊猫密集,所以很适合野外引种。实验证明,“草草”在野外大受欢迎,许多“追求者”为‘草草’大打出手。

大熊猫“草草”通过3次野外引种,成功产下三胎5仔。此外,参与野外引种的大熊猫“乔乔”,也在天台山野化培训场顺利产下一对双胞胎。

目前,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圈养大熊猫种群突破300只,占全世界圈养种群50%以上。在野生和圈养大熊猫种群复壮实践中,我国现有圈养大熊猫逾600只,野生大熊猫超过1860只。

相关阅读:

走进初心地·(1970—1990)丨卧龙②:小种群区放归打通大熊猫国家公园孤岛

视频丨走进初心地(1970—1990)卧龙: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圈养大熊猫超全国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