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中青三代作家以文学致敬生活 9种“口袋书”首发

2021-03-25 17:27:17 作者: 上海老中青三

东方网记者包永婷3月25日报道:小到微观世界,大到芸芸众,上海老中青三代作家如何用文字为读者铺陈开一幅幅生动的生活画卷?“致敬生活:上海作家口袋书九种首发”分享会日前在朵云书院旗舰店举行,作家们畅谈书里书外的生活百态。

由上海文艺出版社最新推出的“上海作家口袋书”小精装9种,涵盖了孙颙、陈村、程小莹、薛舒、滕肖澜、姚鄂梅、任晓雯、孙未、王若虚9位作家的新近小说,每本7万字左右。有的讲述1970年代的青春记忆,有的细数都市情侣的平凡日常,有的一探家庭的秘密……从这几位作家的文字中,可以感受到上海文坛的传承和延续。

“口袋书”的兴起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三十年代在伦敦出版的“企鹅丛书”,以及流行不衰的日本文库本,轻巧便携的特点更方便读者阅读。上世纪八十年代,上海文艺出版社曾推出过小开本的五角丛书,近年策划推出多种小开本书系,此番推出口袋书也是对这一传统的延续。

在作家和作品的选择上,这一系列丛书有着明显的代际差异。首先是师长辈大家,包括孙颙、陈村和程小莹,他们成名甚早,作品成熟度极高,既拿得出经过时间洗礼的经典之作,又纷纷在新世纪尝试新的文学表达。孙颙的《仙手》完全突破了现实主义写作手法,运用新武侠的表达方式,讲述“俗世奇人”的不凡故事;而陈村的《第一只苹果》和程小莹的《初恋》回望往昔岁月,仍葆有着青春的激情和不被时光所掩盖的光芒。

谈起为何写武侠小说,孙颙在分享会上表示,小时候调皮,父亲藏着一本旧武侠小说《三侠五义》不给他看,自己就常在父亲不注意的时候翻出来看;上世纪90年代,又读了很多金庸的武侠小说,动过写武侠故事的念头。“其实金庸原来不是写武侠小说的,他写过一些现实生活的小说,写得很好,我想他可以把写现实生活的东西改成写武侠,我就反过来用武侠的笔法写现实生活,就试了试。当时试写了4篇这样的作品,这次都编在一起放进了口袋书里。”

上海文坛里作为中坚力量的作家就更多了,此次“上海作家口袋书”选择的三位正好都是女性。在内容上,《百年好合》《越野》《基因的秘密》分别代表了滕肖澜、薛舒和姚鄂梅这三位实力派作家对平凡人生中细碎光华的书写,各具风格。

“写作肯定是来源于生活。一个小说的产生,可能来源于我在生活当中遇到的事情,它让我产生了一些好奇心,要是编成故事是怎么样。”作家薛舒分享了小说中从生活中发掘的素材,比如《越野》这个名字缘于她的先生想买辆越野车而引发的一系列故事。

滕肖澜介绍,《百年好合》收录了3部短篇和1部中篇作品,其中有3篇都是贴近现实生活的作品。“写作可能是写一种共情。我个人认为一篇小说给读者带来一种状态,应该是熟悉的陌生感。陌生的话,他会觉得有一种新鲜感。熟悉的陌生感是人与人之间的共通感,我写出来的东西不见得每个人都经历过,但是他看了以后,会认为你写的是真的,所谓生活的真实,可能就是这样。”

任晓雯、孙未和王若虚,则作为年轻一代尝试走得更远。任晓雯的《药水弄往事》讲述上海弄堂里的历史烟尘、众生哀乐;《一次远行》是被疫情阻留在德国的孙未讲述的关于“异乡人奇遇”、“白领男女情感”等悬疑百出的现实闹剧;王若虚的《守书人》充满想象与锐气,也是许多青年写作者追慕的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