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评学会会长谈建立中国电影评论体系:将整合各机构资源

2021-03-28 23:35:54 作者: 中国影评学会

饶曙光 微信公众号@中国电影报 图

3月28日,微信公众号“中国电影报”刊发了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署名文章《建构科学的电影评价体系与评估机制》。

此前,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国家电影局局长王晓晖在3月2日召开的2021年全国电影工作会上强调,中国电影需要“健全完善电影评价评估体系,构建起政治性、艺术性相统一、社会反映和市场认可度相统一的电影作品评估机制”。

饶曙光在上述文章中称,“围绕着2035年电影强国建设之约,中国电影评论协会应该充分发挥电影资源智库的作用,紧紧围绕国家电影局的总体布局,进一步联络全国范围内的所有电影评论工作者、电影理论研究者,完善中国电影理论批评的评价、评估体系,完成自身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建设,推动中国电影进入一个新的黄金时代,也推动中国电影理论批评进入一个新的黄金时代。”

文章写道,要按照王晓晖部长和国家电影局的总体布局,积极与各地电影主管部门、各高校研究机构以及新媒体机构进行积极有效的合作,更加充分地发挥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的桥梁和媒介功能,将各个机构的资源进行串联与整合,建立集政治、学术、艺术与媒介性四位一体的具有系统观的中国电影评论体系。

以此基础推动对中国电影自身观念及其作用的全方位认知和理解,推进中国电影发展的“新基建”,进一步完善围绕国家电影局布局为中心的工作思路、工作策略和工作方法,有效有序形成自上而下又自下而上,沟通顺畅、反应迅捷、科学合理的电影评价、评估体系,真正做到政治性、艺术性与学术性的结合。

饶曙光提出了4点建议:

首先,全国电影工作会之后,中国电影强国建设开启了新的征程,电影评价体系、评估体系的建立要走在前列,要先行。

其次,要立足中国电影发展语境,完善电影评论与创作、市场、观众之间的良性互动,建构起具有系统性、灵活性、包容性兼具的评论模式。

第三,总结自身发展的经验,结合中国电影实践对优秀外来文化和理论话语兼收并蓄,既要从当前中国电影的丰富实践中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又要回归中国艺术传统,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理论养分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电影话语体系,建构电影理论批评的中国学派,形成建立在当下中国电影实践基础上的科学话语体系、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

最后,从系统性的电影评论出发握紧新时代中国电影发展走向,加强对行业评论走向的宏观调控,培养培育观众从娃娃抓起并且功成不必在我,引导观众建立健康的电影欣赏观,有品位的电影欣赏趣味、消费习惯。

文章最后强调,“目前,中国电影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繁荣背后也呈现出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无‘高峰’以及急功近利、快餐式消费的现象。电影创作与电影评价、评估机制是电影的一枚硬币的两面,缺一不可。中国电影的健康发展需要电影评价、评估体制的引导和矫正;而电影繁荣与发展又进一步完善电影评价、评估机制。”

饶曙光指出,“当下电影评价、评估机制还应警惕电影资本无序扩张带来的影响,要积极发挥专业性电影评论的带头示范作用,引导电影界践行德艺双馨标准、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在保证专业品格的同时,还要‘接地气、说人话、说普通观众都能听懂的批评话语’,同时积极与各类媒体平台尤其是互联网平台合作,借助其大数据来进行有针对性的、严肃的权威的专业性的评论,形成电影理论、电影评论与科技的互相‘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