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4月1日6时讯(通讯员 李达元)“此前我做过5年的客运司机,后来就改行搞起了水产养殖,专门养殖一种叫黄辣丁的鱼。迄今已养殖4年了,效益还挺好的。”3月31日,在位于重庆市丰都县双路镇双路社区一组几口水塘前,甘春生一边观察鱼儿采食情况,一边对前去采访的笔者说。
甘春生年近六旬,中等个子,身体比较结实,肤色黝黑,身上穿的土黄色衣服有些油腻,看上去跟普通农民差不多,但从他精明的眼神又让人觉得他是一个见个世面、很有经济头脑的男人。几句寒暄之后,笔者便从他为何改行搞起了水产养殖切入到采访正题。
甘春生察看黄辣丁生长情况。通讯员 李达元 摄
年龄不宜继续从事客运
“我于2012年从事个体客运,一下买了3辆中巴车,除了自己亲自当司机外,还让我的儿子甘国静驾驶一辆客车,另一辆雇请了专职司机,主要经营双路到丰都、丰都到董家等往返线路的客运业务。”甘春生说,那几年,跑客运的效益还算可以。
但年龄不饶人,2016年底,不知不觉中甘春生迎来了他55岁的生日,这对于客运司机来说,是该到退休的时候了。为了安全起见,甘春生决定放弃这个营生,谁知他把想法说出来后,儿子也由衷地对他说:“跑客运每天起早睡晚,风里雨里,非常辛苦,你不干了,我也不干了。”甘春生想了想,就答应了儿子,于是把三辆中巴车转让给了别人。
一旦闲下来,甘春生才发现整天无所事事的日子很难熬,尤其是儿子还年轻,总得谋求一份养家糊口的职业。但为别人打工的活儿他不愿意干,儿子更不愿意干。“我不禁想起从事客运前,我和儿子在老家农村养过肉牛、还养殖过泥鳅,当时都比较成功。”甘春生说。
甘春生回老家考察了一番,他发现老家的地形落差很大,而且从高处山涧流出一股泉水,即便夏季干旱也有不断的水源。忽然,一个大胆的想法从脑海里萌生了。
修路建塘选养水产品种
“我把儿子叫到眼前,告诉他,我想回老家创业,还搞以前的水产养殖。”甘春生说,儿子没有反对,而是反问自己:“你想怎么搞?打算养殖什么?还有你哪来的水塘?”
甘春生没有正面回答,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他找来村社干部和相关几个村民,通过协商,以每亩200~500元的年租金,顺利流转了40多亩土地。见父亲动真格,甘国静想阻止已来不及,无奈只好顺从了父亲,并给予全力配合支持,最终认可了父亲选择的创业之路。
“尽管这样,起步还是非常艰难。”甘春生说,首先就是涉及到修路,必须让挖机等机械运进来,而那些流转的土地由于多年撂荒,长满了荆棘和杂树。还有,因是坡坎地形,只能依地势修建水塘,这就决定了水塘面积不能大,最终星罗棋布建成了大小共8口水塘。
水塘建成后,当初儿子问甘春生“养殖什么”,现在还真让他举棋不定。近年来,从事水产养殖的人很多,而且养的基本是白鲢、草鱼、花鲢等鱼种,尽管市场需求较大,但是价格一直偏低。甘春生自然不愿意养。养泥鳅吧,水塘条件和环境又不具备。
“经过深思熟虑,又考察了市场,我发现黄辣丁不仅耐冻耐高温、好养殖,它的生长周期短、产量高,特别是价格明显高于普通鱼种。”甘春生说,对,就养黄辣丁。
好事多磨效益逐渐显现
父子俩从永川区分批次购进黄辣丁苗,然后挨个放入8口水塘里。
“毕竟没有养过黄辣丁,我和儿子都格外小心翼翼,在每天投放饲料时,总是仔细地观察它们采食情况,抑或出现其他异常反应。”甘春生说,但还是放心不下,半夜也要起床观察一两次。生拍有个什么意外,给自己带来经济上的损失。
功夫不负苦心人,黄辣丁的生长一步步朝着甘春生的理想迈进,五个月后,平均每条体重达到100克左右。此时正好是捕捞上市的最佳时间。甘春生和儿子把捕捞的黄辣丁运进县城里,没想到市场需求比预想的还好,每公斤30元的黄辣丁很快被市民抢购一空。
“但这样销售还不行,我又联系了县城内的餐馆,并通过微信朋友圈等互联网平台宣传,很快扩大了黄辣丁的销量。后来,各地鱼贩子也上门来找我批发,然后把黄辣丁贩运到重庆主城、石柱等周边区县。”甘春生说,不少垂钓爱好者还自驾车到现场享受垂钓乐趣。
甘春生一年养殖两茬黄辣丁,上茬捕捞结束后,立马抢抓晴好天气放水清塘、消毒,半月后再灌水放苗养殖下茬。由于技术到位,平均每亩水面一茬黄辣丁产量可达2000公斤,他的8口水塘水面面积共计26亩,按此折算,就可年产黄辣丁104吨。
“前几年养殖黄辣丁赚的钱,基本填补了整体投入的成本,从今年开始,我所赚的钱就是纯利润了。”甘春生说,事实证明,他改行养殖黄辣丁这条路走对了,相信在今后的岁月里,小小的黄辣丁将会给他带来源源不断的滚滚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