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报披露我军野战食品发展史:曾有美军人员被“深深折服”

2021-04-01 14:00:39 作者: 军报披露我军

多年前,郝利民主持研发的抗缺氧食品和多维电解质泡腾饮料,可有效缓解高原缺氧和体力疲劳,预防热痉挛和运动痉挛,有助于提高军事作业能力和军事训练水平。

去年,这两款食品作为抗疫应急物资在湖北疫情期间供应部队医护人员使用,对缓解医护人员高强度作业疲劳及预防长时间穿着防护服引起的脱水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

郝利民很有感慨地说,没有国家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成就,我军野战食品也很难取得今天这么喜人的进步和成果。

吃出战斗力,打赢舌尖上的战斗

不同于日常的一日三餐,野战食品最浓郁的味道就是“战味”。

与以前我军拥有的单一军用口粮相比,新一代的野战食品完全是针对现代战争特点来研制的。临战吃什么?进入阵地吃什么?仗真正打起来又吃什么?是非常有讲究的,这个讲究就是要为提高部队的战斗力服务。

郝利民介绍说,我们针对不同作战阶段研制了不同的野战单兵口粮。在新一代野战单兵口粮中,有一款压缩干粮在部队试吃后,官兵们普遍反映该食品口感不太好。其实,这款口粮加入了一种我国常见的植物营养素,不仅能提供足够热量,还具有良好的抗疲劳作用。

是照顾舌尖上的口感,还是牺牲食品的营养性和抗疲劳效果?最后,为了确保食品的“战味”,科研院所的同志没有一味迁就食品的“好吃性”,放弃了对这款野战单兵口粮单纯的口感改造,保持了其“难吃一点儿”的现状。

解决了吃什么的问题,怎么吃也大有学问。北部战区某集团军某合成旅是全军较早组织开展实吃实训的部队,负责后勤保障的助理员张攀对此有着比较深的体会。他认为,部队在野外驻训时,每年组织一定周期的野战食品适应性训练非常必要。

在日常生活中,保障部队官兵吃饱吃好已经不是什么问题。但是战时能不能保障好,这就是一个大的课题。我们在实战化练兵中,要练体能、练技能、练战术、练谋略,还要好好练练我们的胃。战时饮食肯定与日常饮食不一样,是让食品去满足我们的胃,还是要让我们的胃去主动适应野战食品?

这个合成旅的官兵在实战化练兵中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在一连数日的实吃实训中,一线连队没生一次火、没煮一餐饭、没炒一盘菜、没烧一锅汤,彻底告别了“埋锅造饭”“四菜一汤”。

在野战食品的保障下,连队官兵的脑力、体力和反应力无减退钝化现象,花在饮食保障上的时间、人员、物资和运输则大幅度减少,提高了饮食对战斗力的贡献率。部队官兵普遍反映,野战食品战味浓、品种多、保障快,吃起来方便、营养、高效、好接受,打仗就该这么吃,平时就该这么训。

在吃什么、怎么吃方面,科研院所和部队都交出了属于自己的答卷,军委机关有关部门也做了大量的顶层设计和推动工作。

具体负责饮食保障的军委后勤保障部军需能源局领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现在很多保障工作就得“先行”。要打赢舌尖上的战斗,让部队官兵吃出战斗力,首先要在作战观念和训练理念上“先行”,进一步强化官兵“吃饭也是训练、吃饭也是战斗力”的理念,促使广大官兵更加自觉地按照打仗要求来改变饮食习惯,把自己的胃练得更有战斗力。

面对现代后勤转型发展的新形势,军需能源局领导表示,要在更高起点上做好先行工作,当前最为紧迫的工作,就是要对野战饮食保障进行“二次创新”:按照实战化要求,进一步研发高能量、轻重量、小体积的野战食品和集成化、智能化、快捷化野战饮食装备器材;根据作战实施、集结休整和输送机动等不同作战阶段,采取个人携行、平台运行、后方加工补给等贴合实战的方式组织饮食保障;制订配套野战饮食快餐化保障标准和办法;把野战饮食快餐化保障训练,与军事训练一体组织实施……推动饮食保障由“生活型”向“打仗型”的革命性转变,我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