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是国家卫健委启动我国新冠疫苗接种日报制整一个星期。截至2021年3月30日,我国已经有1.14亿剂次已经接种。从增幅来看,每天比前一天增加三百万至四百万剂次,峰值是增加六百万剂次左右。
在疫苗接种方面,北京多个疫苗接种点陆续开放夜场服务,满足不同人群需求;武汉市启动移动疫苗接种车,全力打通“接种工作的最后一公里”;上海则启动60岁及以上老年人和在沪外籍人士新冠疫苗预约接种。全民接种疫苗,如何有序又快速地推进?来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世卫组织疫苗研发委员会顾问邵一鸣的解读。
北京大兴新冠疫苗接种覆盖率达80%,怎么看?
邵一鸣称,这意味着北京大兴区初步建立了新冠免疫屏障,这个地方不可能有新冠病毒的流行了。应该说这是我们全民疫苗接种行动中一个亮点。不过其他地方如果接种率没能跟上来,也会出现漏洞,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去年把高风险职业人群的接种覆盖之后,现在开始全人群的有序免疫接种。
如何看待过去一周国内新冠疫苗的接种速度?
数据显示,过去一周,每天接种新冠疫苗的增幅约为300万到600万左右。
邵一鸣说,任何一个大规模行动都要有热场,逐渐把各个系统测试好。目前的(接种)速度是不低的,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卯足了劲要在国庆前完成全民接种,一天最高也就接种300多万。近一周,我国每天新增新冠疫苗接种人数在三四百万,最高的一天是600多万,而经过这个阶段的测试之后,随着疫苗产能进一步释放,我们达到一天1000万人的接种数量一点问题都没有。
疫苗产能能否跟上接种剂次的增速?
邵一鸣认为,现在我们是按“应接尽接、梯次推进、突出重点、保障安全”的原则推进疫苗接种。应该说,我们产能方面有双重压力,除了要管14亿国民,我们中国的疫苗也是全球的公共产品,要帮助世界人民,特别是为发展中国家的防控作贡献。我们国家疫苗年底规划产能大概可以达到50亿剂。
瑞丽新发本土病例,新冠疫苗能为疫情防控做些什么?
4月1日起,包含瑞丽市在内的4个云南边境县市,将全面启动新冠疫苗接种工作。这是否意味着,在防控疫情方面,疫苗已经成为了我们应对疫情出现时的一种常规“武器”?
邵一鸣表示,边境地区因为外部环境政治动荡,整个防控工作基本停滞,随着不稳定人群跨境流动,给边境省份带来很大防控压力。在我们没有疫苗的时候,只能靠传统公共卫生措施来控制疫情,现在除了常规的防治措施,有了疫苗,再加上疫苗 “环形接种”,根据地区风险等级一圈一圈往外推进,在边境地区特别是已知的高风险地区更早推广全民接种。
新冠疫苗产能提升后,配送、运输跟得上吗?
一方面现在接种人群增速在不断加快;另一方面人们也担心,因为疫苗在运输的过程中也需要一定的保存条件,和它匹配的运输条件是不是也能做得足够好?
邵一鸣:我觉得我们已经做了比较好的准备,因为我们国家不像美国,只有一个疾控中心,我们在全国有市级疾控中心3500多个。同时也是物流大国,物流运送系统非常发达,再加上高铁等快速运输工具,配送流程和运输效率都没有问题。
而涉及到储存,我们国家的疫苗特别是现在国民主要接种的灭活疫苗,对于保存温度要求不高——2到8摄氏度。实际上,即使南方温度达到30多度,也没问题。在加速稳定性试验当中,我们可以看到37度的环境下,(疫苗)存放四周都是可以的。
疫苗接种绝对数美国居世界第一,为何每日新增确诊病例仍在增加?
邵一鸣认为,美国在疫苗接种还没有达到群体免疫屏障水平的时候,就已经有二十几个州解除常规防控措施,不强制要求人们戴口罩,人员可以无序流动,很多不该开的公共集会场所也开放了,这完全不科学。尽管像福奇这样的专家反复呼吁,很多州还是不听。这也给我们提醒:在疫苗接种没有达到群体免疫屏障时,常规的公共防护措施一定不能减。
如果中国不能及时建立免疫屏障,后果如何?
邵一鸣指出,假如我们不尽快用成本代价最小的疫苗手段建立起免疫屏障,那我们国家的优势就会变成劣势,就会形成一个免疫洼地,病毒很容易像洪水一样流到这里来。所以我们在可能存在的风险出现前,必须把免疫屏障建立起来,维持我们的优势。积极参与国家的疫苗接种,也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对快速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还有哪些担心?
邵一鸣认为,疫苗产能、公民意愿和政府工作效率,这几个挑战压力同样巨大,但我们的政府、公共卫生和医疗机构组织能力非常强,这在之前的“战疫时期”用常规途径控制疫情的过程中,已经显示出来。我相信在“疫苗接种战疫”当中,我们也一定会组织得更好。具体我有两个担心:①目前我们主打的疫苗还是两剂,老百姓打了一剂不要松懈,一定要把第二剂打完,这样才能产生最佳的免疫效果。②尽管我们的疫苗产能很大,组织能力也很强,但我们还要承担国际义务,我们如何在政府调配下,既保证中国疫情的控制,也能支援发展中国家疫情控制,这是第二个担心的问题。
(原题为《新闻1+1丨全民新冠疫苗接种 如何“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