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武夷山张山头红军墓群:1343名无名烈士在此长眠

2021-04-02 07:54:18 作者: 福建武夷山张

他的寻亲之路一度引发千万驴友关注。有人提供了线索,“梭坨杨”即是距离张山头村不远的“沙渠洋”村。

在武警南平支队执勤三大队官兵陪同下,潘迪渊来到张山头红军墓群,这里长眠之人没有姓名,没有墓碑,他掬一抔黄土带回家。

红军潘骥的后人潘迪渊经历了几十年寻觅,最终将一抔土当做祖父的遗骨带回江西。龙涛 摄

“茫茫青山,爷爷的墓已无处可寻。”潘迪渊说,“这1343位英烈都是我的爷爷。”

两块墓碑:今日之中国正是“可爱的中国”

2012年5月,闽北红军中医院遗址被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列入全国革命遗址普查名录。2019年,张山头红军墓群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上一处高80厘米的石碑,上书“红军墓”,右下角标注“三一年立”,石碑已严重风化,要不是村民年年描红,几乎字迹难辨。

“红军墓,三一立”的石碑,成为确定张山头红军无名烈士墓群的重要标志。龙涛 摄

但在村口,一座花岗岩新石碑已经立起,庄严肃穆,告慰着先烈英灵。

“选一块不会风化的石头,选一处最显眼的地方。”赵建平说,要警醒世人,“是什么让当年的年轻人奋不顾身抛头颅洒热血?是什么让当年的苦难村民献出最后一碗米一把盐?”

知道武警官兵即将到来,村民们早早就在村门口等候。龙涛 摄

自2016年起,武警福建总队南平支队执勤三大队官兵守护着这些无名红军墓,在村里修建红军文化长廊和党史纪念馆。官兵们与村民结下深厚连结,帮扶修建盘山公路、为留守儿童助学,为村民巡诊。

30岁的军医林义敏定期巡诊,为村民们写下厚厚的一本医疗档案。担心村民看不懂药盒上的说明书,他为每一位老人特制加大字体的“医嘱单”。

武警南平支队官兵每年定期看望张山头困难群众,图为军医林义敏量血压。中新社记者林春茵 摄

图为军医和卫生员为困难群众送医送药。龙涛 摄

武警福建总队南平支队执勤三大队教导员施毛毛说,将追寻革命先烈的足迹,继承红色传统,保卫今日之中国。

武警南平支队官兵瞻仰张山头无名红军墓群,图为特战队员在纪念碑前组织重温入党誓词仪式。罗武 摄

今日之中国,就像方志敏写下《可爱的中国》所期望的那样:

“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

那些密林里的无名之墓,

成为永不能忘却的记忆。

我们不知道他们是谁,却知道他们是为了谁。

作者:林春茵 吴晟炜 张丽君

图片支持:武警福建总队南平支队

【编辑:于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