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本欲和平谋取太子位 因做事不秘功败垂成

2020-12-29 20:10:24 作者: 李世民本欲和

  对于李世民来说,和平夺权是最理想的方式。

  现在的李世民与太子,如同两军阵前对垒一样。李世民暗中准备力量,大搞统一战线,都是为了稳住阵脚。稳住阵脚,首先要保证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与此同时,寻找并创造战机。

李世民_副本.jpg

网络配图

  功夫不负有心人,李世民的机会终于在武德七年(624)的夏天到来了。武德七年,唐朝基本实现了天下统一的目标。和平到来,李渊可以松一口气。当然,兄弟之间的斗争却是暗流汹涌。高祖武德七年六月,发生了一个重大案件,朝野震动,李世民用政治斗争的方式取代太子的目标几乎实现,这就是庆州都督杨文幹谋反事件。

  武德七年六月三日(辛丑),皇帝李渊带领秦王李世民、齐王李元吉等上仁智宫(在宜州的宜君县,位于唐长安的正北方向)避暑,让太子李建成居守长安,主持日常政务。太子全面掌握长安,便自认为很安全,他开始做一些加强本阵营的工作,虽然说起来不合法,也是预备万一。他派手下郎将尔朱焕和校尉桥公山给庆州(在长安的西北方向)都督杨文幹运送盔甲。杨文幹曾是东宫的宿卫,离开东宫后曾秘密为东宫运送过壮士,与太子李建成关系十分密切。李建成可能没有想到,他的这些举动全在秦王府的监视之下。

  两位负责运送盔甲的东宫军官,走到豳州(从长安到庆州要经过豳州和宁州),忽然称有重大案件要上告,豳州方面立刻把他们送到仁智宫。他们遂向李渊告发,说太子指示杨文幹里应外合谋反。与此同时,在宁州有一个叫杜凤举的人也赶到仁智宫告发太子。杜凤举是何许人也,史书没有交代清楚。尔朱焕和桥公山明确无误是太子的党羽,他们为什么要告发太子呢?

  杨文幹事件,从一开始就把不利指向太子。但是,从一开始就有破绽,那就是身为太子为什么要谋反?如果他真的谋反,为什么那么费力地要庆州都督先起兵?如果他真的谋反,为什么还敢亲自到仁智宫说明情况?如果太子指使杨文幹谋反,他上仁智宫就是自投罗网。

  对此我们没有翔实的资料给予证明。但是,逻辑推理同样是有力量的。

  太子谋反,只能有一个目标,就是夺取皇帝宝座。但是,这是天底下最冒险的事情,通常一定要在自身遭遇重大危机的时候才愿意甘冒此险。因为太子是皇位的法定继承人,不出意外,他就可以顺利接班。太子谋反,唐代后来确实存在过,比如神龙三年(707)七月,中宗之子太子重俊谋反,就是在太子地位不保的前提下发生的。除此以外,太子虽然经常被怀疑,但真正谋反的其实很少。

  武德七年,太子李建成的地位很稳固,皇帝对他的信任没有发生动摇。当太子与秦王斗争激烈,尤其是因为秦王功劳巨大而造成兄弟二人极度不平衡的时候,皇帝一直是鼓励太子亲自立功的。镇压刘黑闼最后由太子完成,如果没有皇帝的支持当然是不可能的。从皇帝自身的选择,从国家稳定的立场选择,太子与秦王的矛盾,在不能平衡的时候,皇帝通常都是选择支持太子。这是国家的利益所在。皇帝虽然有时会陷入父亲的角色中,难以对儿子之间的矛盾果断处理,不能从根本上予以解决,但是如何维护国家利益,这还是不能含糊的。武德七年六月,太子建成长安居守,就是太子监国,完全可以证明皇帝对太子的信任。

  在这样的背景下,太子为什么要冒最大的风险来谋反呢?

李世民1_副本.jpg

网络配图

  退一步说,太子就是当皇帝心切,要谋反夺权,他的方式也太古怪了。太子夺取皇帝的宝座,机会比较多,而最佳方案就是直接控制皇帝,然后以皇帝的名义宣布自己即位。如果李建成谋反,反而让遥远的庆州都督先发兵暴露目标,而自己与皇帝还身处两地,要控制皇帝人身根本没有可能,这个谋反计划实在太愚蠢了。愚蠢到了什么地步呢?愚蠢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

  要知道,建成虽然没有秦王战功多,但绝不是愚蠢的人。这么多年以来,他一直在皇帝身边协助处理朝政,包括军事的以及政治的事务,经验已经比较丰富。他要谋反,以他对皇帝的熟悉,不可能如此荒唐如同儿戏。后来,他得到消息就立刻上山到仁智宫,也说明他并不担心皇帝的调查。

  既然太子没有谋反动机,为什么东宫手下出面告发呢?

  尔朱焕和桥公山的告发,是通过豳州完成的。根据《资治通鉴》注释所引证的实录文字,是他们到达豳州时,先向豳州地方政府告发,然后豳州再上告仁智宫,后来两人也到达仁智宫。与此同时,宁州人杜凤举也同时上山告变,内容是一致的。这一方面用不同渠道的告发来证明谋反是确实的。另一方面证明谋反这么大的计划,竟然是准备得如此不充分,过分的巧合也让人怀疑背后的问题。

  如果太子谋反,我们已经说明,这是不可能成功的。太子谋反失败,对谁有利呢?当然对秦王最有利。只要太子谋反的罪名成立,太子的地位肯定不保,顶替者在当时的条件下,非秦王不可。皇帝在真相没有明白以前,也是这样的思路。那么东宫的人为什么自己上告呢?我的判断是受到了秦王府的指使,或者是胁迫,或者是收买。从后来的情况看,秦王府收买东宫、齐王府官员的活动比较成功,而反方向的收买却没有成功的例证。原因是东宫势力大,投靠的人比较多,所以比较杂。秦王府势力也不弱,但是因为不如东宫正统而合法,所以投入秦王府阵营冒险程度比较高。但是,一旦投入,就必须全力以赴。而东宫的官员则可以首鼠两端,人在东宫而脚踏两只船。尔朱焕和桥公山,我倾向于认为是受到胁迫而不是被收买。两者的区别是:被收买,等于卖身投靠,应该更坚决;如果是胁迫,说出真相可以得到谅解。至于杜凤举,一定是受到同样的指使。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